[发明专利]一种连续梁施工中的临时支座无损拆除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56522.9 | 申请日: | 2012-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768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刘武生;程静敏;李彬;张宏斌;何宏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四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E01D24/00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3004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续 施工 中的 临时 支座 无损 拆除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连续梁运用临时支座的施工,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连续梁施工中的临时支座无损拆除方法。
背景技术
在连续梁施工中,临时支座往往采用混凝土或者钢混结合结构形式,拆除过程中使用机械破除或者采用乙炔切割的方式拆除,拆除过程为暴力拆除,对临时支座造成破坏,不能周转使用。目前,传统的临时支座设计方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临时支座为一次性投入,不能周转使用,造成社会资源浪费,且污染当地环境。
2、临时支座采用混凝土结构,施工费时费工。
3、临时支座采用混凝土结构,施工完毕后须破除,间接增加施工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为了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应用于连续梁施工中的临时支座无损拆除方法,以使临时支座可周转使用,同时施工方便快捷,减少了施工成本。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临时支座无损拆除结构,包括有临时支座、千斤顶和上、中、下楔形块,其特征在于:临时支座采用型钢组焊而成,可周转使用。所述临时支座与连续梁之间依次叠置有上、中、下楔形块,所述上、下楔形块之间形成有一个开口向外的缺口,所述中楔形块插入缺口中。所述上、中、下楔形块为混凝土结构,所述上楔形块的下表面、下楔形块的上表面以及中楔形块的上、下表面分别设有钢板,以此减少楔块之间的摩擦力。
所述中楔形块内埋设有向外伸出并向下折弯的L形钢板形成反力座,所述L形钢板的折弯端焊接有三角加筋板,以此增强L形钢板的抗变形能力。
当进行临时支座拆除时,在L形钢板的折弯端与临时支座侧壁之间加装有千斤顶。通过顶升千斤顶,使中楔形块与上、下楔形块分离,从而使连续梁下落支座上,并与临时支座分离。
本发明的优点是:
1、本发明中临时支座可重复利用,减少社会资源浪费,且不污染当地环境;
2、本发明实现了临时支座快速拼装及拆除,提高施工效率;
3. 本发明实现了临时支座产品化,大大降低平均施工成本的投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侧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拆除过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楔形块、L形钢板及三角加劲板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临时支座无损拆除结构,包括有临时支座2、千斤顶9和上、中、下楔形块4、5、6,其特征在于:临时支座2采用型钢组焊而成,直接安装在墩身1上。所述临时支座2与连续梁3之间依次叠置有上、中、下楔形块4、5、6,所述上、下楔形块4、6之间形成有一个开口向外的缺口7,所述中楔形块5插入缺口7中。所述上、中、下楔形块4、5、6为混凝土结构,所述上楔形块4的下表面、下楔形块6的上表面以及中楔形块5的上、下表面分别设有钢板10,以减少楔块之间的摩擦力,便于之间的分离。所述中楔形块5内埋设有向外伸出并向下折弯的L形钢板8形成反力座,所述L形钢板8的折弯端焊接有三角加筋板11。当进行临时支座2拆除时,在L形钢板8的折弯端与临时支座2侧壁之间加装有千斤顶9。通过顶升千斤顶9,使中楔形块5与上、下楔形块4、6分离,从而使连续梁3与临时支座2分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四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四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5652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挺绳球运动娱乐装置
- 下一篇:化学-电磁混合可变比冲的推进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