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人工湿地除污能力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45087.X | 申请日: | 2012-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658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07 |
发明(设计)人: | 熊亚;陈欣;田双红;王新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邓义华 |
地址: | 51027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人工 湿地 能力 方法 | ||
技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污染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能提高人工湿地水力负荷、有机负荷及有机物去除效率,同时能够有效延缓人工湿地堵塞的方法。
背景技术
从70年代末首次建造人工湿地以来,由于具有投资低,运转费用低,维护技术低等优点,备受业界的关注,并迅速在全球特别是发达国家推广开来,目前它被广泛应用于处理市政用水、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矿山及石油开采废水,农业点源污染和非点源污染以及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治理中。
影响人工湿地去除有机物效率的主要有影响因素之一是人工湿地中的溶解氧。 传统人工湿地系统溶解氧主要来自植物输氧、大气自然复氧及来水携氧, 这些氧的传输能力十分有限,导致人工湿地水力负荷率较小, 去污能力有 限,占地面积较大,这些问题限制着人工湿地的在我国的推广应用。因此,增加人工湿地中溶解氧,加速有机物的好氧分解,提高有机物去除效率是目前人工湿地研究的热点之一,世界各国都投入了大量精力以改良人工湿地技术, 将一些传统污水处理技术鼓风曝气和通风强化等引入人工湿地。但由于一般人工湿地的面积大、填料密度大,气阻大,因此,鼓风曝气和强化通风效果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不用消耗动力,能有效提高人工湿地除污效果的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提高人工湿地除污能力的方法,在人工湿地内部设置有与进水管路平行的增氧管路,在所述增氧管路内通入液体氧源,所述液体氧源透过增氧管路与废水混合。所述增氧管路中的液体氧源沿废水流经方向逐步释放氧气,自动增加人工湿地装置内的溶解氧浓度,提高人工湿地除污能力。
进一步的,所述液体氧源为过氧化氢,由于过氧化氢本身分解出来的自由基的氧化性能降解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有机污染,增加后续生化过程的效率; 同时过氧化氢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进一步的,在所述人工湿地的填料底部添加液体氧源的分解促进剂,进一步促进液体养院的分解。
进一步的,所述分解促进剂为Mn,Fe、Cu、C。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可以通过改变过氧化氢的浓度,大范围调控人工湿地基质内部的溶解氧的浓度。
(2)由于氧源为液体物质,无需额外动力的进入地基质内部,增加垂直流人工湿地内部的溶解氧浓度。
(3)本发明的液体氧源如过氧化氢由于其本身和促进剂作用下分解出来的自由基的氧化性能降解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有机污染,增加后续生化过程的效率。
(4)本发明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发明中所涉及的过氧化氢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人工湿地为垂直流式人工湿地,单个规模为Φ200×1000(mm),布水高度为900mm。由下往上:第一层为路基石层+100g锰砂滤料,粒径30~40mm,路基石层厚200 mm;第二层为红砖层,粒径10~20mm,红砖层厚500mm;第三层为红壤土层+3g MnO2,粒径为3~8mm;红壤土层厚200mm,在人工湿地内设置有增氧管路,在增氧管路内通入H2O2。
全天不间断运行24个小时,水力负荷为1.83m3/m2·d,B柱H2O2的投加量为25 mL/d。进水模拟生活污水,COD 250 mg/L。每天监测一次,监测采样时间为9:00,连续监测25天以上。出水口COD浓度基本稳定在74.2 mg/L, 去除效率为 70.3%。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本实例中人工湿地的顶层填料为河砂,具体为单个规模为Φ200×1000(mm),布水高度为900mm。由下往上:第一层为路基石层+100g锰砂滤料,粒径30~40mm,路基石层厚200mm;第二层为红砖层,粒径10~20mm,红砖层厚500mm;第三层为河砂层 + 30g锰砂滤料2,粒径为2~5mm,红壤土层厚200mm,在人工湿地内设置有增氧管路,在增氧管路内通入H2O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4508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