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垃圾收集车辆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21551.1 | 申请日: | 2012-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081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黄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港市普研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F3/22 | 分类号: | B65F3/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625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 收集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垃圾收集车辆,特别涉及一种能自动收集与压缩垃圾并存储的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人们消费多样化,各类固体废物产量日益增加,这给垃圾清运带来很大压力。而目前国内垃圾车上料主要分为侧装式和后装式,其中后装式垃圾车的上料过程一般分为两种形式:一是通过专用装置将桶装、人力车收集的垃圾倒入填装器内,再通过填装器内的刮板、滑板进行压缩后送入垃圾箱内,完成收集过程;二是采用专用的中小型机动垃圾收集车与大型的后装式垃圾压缩车对接。侧装式除了位置与后装式不同外,收集方式基本相同。这两种方式对垃圾分布情况有一定的要求,即垃圾已集中收集在垃圾桶或人力垃圾车内,而现实垃圾的分布情况也存在着零散的位于各个地点的情况。这两种收集方式均无法灵活适用于零散袋装垃圾的收集。因此,允许在特定道路指定位置放置袋装垃圾也给垃圾收集带来更多选择。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的垃圾零散分布收集的问题提出一种解决方案。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沿路自动收集袋装垃圾的垃圾收集车辆。本发明的具体方案:一种垃圾收集车辆,包括垃圾自动上料与传送机构、压缩机构、料仓构成,其特征在于自动上料与传送机构包括一垃圾上料槽、用于把垃圾从上料槽转移至料仓的传送机构,传送机构包括从上料槽提起垃圾的第一转动桨和把垃圾转移至料仓压缩腔的第二转动桨;所述的自动上料和传送机构集成在一壳体内,根据需要可以通过定位机构把壳体设于料仓一侧的工作位置或料仓上部的非工作位置,定位机构包括安装在壳体上的枢轴部件;所述的料仓设有一斜板进料口,上料槽和传送机构设在进料口外侧附近;所述的料仓包括一压缩腔和上方的存储间;本发明的进一步的具体方案:如上所述的一种垃圾收集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料仓包括一压缩腔和上部存储间,垃圾收集车辆配有带压缩腔的料仓,其改进部分包括:上料槽设在车辆一侧并沿路拾捡垃圾;安装在上料槽附近的第一转桨用于提起进料槽处的垃圾,同时第二传动浆把垃圾传送到料仓的压缩腔;垃圾收集车辆包括一壳体,壳体带有一上料槽和传送机构,上料槽与传送机构密封连接并紧邻着料仓的上部入口处;料仓由压缩腔和存储间组成,压缩腔用于压缩转移来的垃圾,存储间存储从压缩腔内移来的垃圾。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所述垃圾收集车辆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沿II—II局部截面图。
图3是图2中沿线III—III的截面图。
图4是图2的所示车辆的上料与传送结构位于非工作位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
图1所示的实施例,一种垃圾运输车辆10由底盘11、车轮12、驾驶室13、底盘上装有垃圾压缩机构15的垃圾料仓14。该车辆装有自动上料和桨式传送机构16,适于收集沿路的袋装垃圾。因此,本发明所述垃圾车辆可由一个人驾驶操作并进行沿路袋装垃圾的收集,特别适于袋装家庭垃圾收运。
沿路袋装垃圾通过车辆一侧的上料槽进入车辆,然后由浆式传送机构16把垃圾传送至垃圾料仓的压缩机构15,压缩机构压缩垃圾并再把垃圾转移到存储料仓17。垃圾料仓包含一后门18,压缩的袋装垃圾通过后门转运到堆场。
所述的收集装置16是一种经改进的上料和转送垃圾的装置,图1所示。该装置包括一壳体19。壳体的下部是垃圾上料槽20。图3所示,壳体具体包括一传送腔21,其中有一对浆叶22和23。浆叶22装在轴24上,轴24安装在壳体侧壁26的轴承25上;叶片23装在轴27上,轴27安装在叶片22上面的壳体侧壁26的轴承28上。轴24和27由合适的电机30通过链条29同步带动, 链条29安装在链条罩31里,链条罩31固定在壳体19的侧壁26上。
具体说壳体19带有一对枢接点32和33并通过枢接点32和33与一对臂34和35连接。另一端,臂35连接到料仓17上的枢接点36,而臂34连接到框架11所带的曲柄37上 。曲柄37可带动臂34并使壳体处于图2所示的垃圾收集工作位置或图4所示非工作位置。图2所示,收集装置16位于垃圾收集工作位置,即位于料仓的一侧;图4所示,收集装置16处于非工作位置,即位于料仓的上方。图2所示在垃圾收集工作位置,壳体19上部有开口38,开口位于斜板39的上方,斜板39通进料仓15。图2所示,当袋装垃圾通过下方的上料槽20进入并由第一传动浆22提起到第二传动浆23处,在第二传动浆23推动下,袋装垃圾通过开口38进入斜板39并滑落料仓。从而完成把袋装垃圾从垃圾放置点转移到料仓14压缩腔15内。
垃圾收集装置16体积相对较小,因此有效的袋装垃圾收集需把垃圾转移到料仓内的压缩腔。具体的说,压缩腔布置在驾驶室13的后面,如所述垃圾收集装置在非工作位置的下方料仓部分,因而可以有效的对袋装垃圾进行压缩。图3所示,第二传动浆23有2对叶片组成,第一传动浆22由3到4对叶片组成,浆23和22同步运动,实现袋装垃圾的提起和转送。如上所述,通过链条29带动浆叶工作;曲柄37带动臂34摆动,从而调整上料槽20距地面的高度或使整个收集装置处于非工作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港市普研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张家港市普研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215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