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PCB干膜显影槽清洗剂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01233.9 | 申请日: | 2012-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578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31 |
发明(设计)人: | 钟强;许国祥;刘兴才;王萌 | 申请(专利权)人: | 瀚宇博德科技(江阴)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1D10/02 | 分类号: | C11D10/02;G03F7/30 |
代理公司: | 江阴市同盛专利事务所 32210 | 代理人: | 唐纫兰;沈国安 |
地址: | 21443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pcb 显影 洗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对PCB干膜显影槽进行清洗的清洗剂和清洗方法,以及该清洗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PCB作为电子器件器件的基板,其质量直接决定着整个电路的性能。而在PCB的制造过程中,前道的干膜制程尤为重要,在干膜制程中需要对干膜显影槽进行清洗,常规的清洁剂,如中国专利ZL201110080387.2公布的“一种碱性清槽剂”利用碱性溶液对槽壁上的污垢进行清洗;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发现,这类碱性清洗剂,不但在清洗时需要进行加温处理,而且清洗时间较长、清洗效果不够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清洗温度较低、清洗时间短且清洗效果好的PCB干膜显影槽清洗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PCB干膜显影槽清洗剂,所述清洗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溶剂A和溶剂B组成,其中,溶剂A的组成为:
磷酸:15~20%,
乙酸:4~10%,
余量为水;
溶剂B的组成,以溶剂A为基础量:
乳化剂:3~6%,
增溶剂:0.5~1%。
表面活性剂:1~3%。
本发明PCB干膜显影槽清洗剂,所述乳化剂为OP系列乳化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增溶剂为乙二醇单丁醚或乙二醇乙醚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表面活性剂为水溶性聚醚。
本发明PCB干膜显影槽清洗剂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含有以下步骤:
步骤一、制备溶剂A,将按上述百分比称量好的磷酸和乙酸依次倒入水中,并搅拌混合均匀;
步骤二、制备溶剂B,按制备好的溶剂A的重量,以及上述百分比称量好乳化剂和增溶剂,并将乳化剂,增溶剂和表面活性剂混合搅拌;
步骤三、将步骤一和步骤二得到的溶剂A和溶剂B相混合,混合后在常温下搅拌均匀,使其全部溶解,得到外观为无色均匀透明或略带浅黄色的溶液,即完成清洗剂的制备。
本发明PCB干膜显影槽清洗剂的清洗方法,所述清洗方法的步骤为:
步骤一、稀释:将清洗剂与水混合,清洗剂按重量计,其百分比为10~20%;
步骤二、清洗:清洗时,各项参数为:
清洗温度25~30℃,
清洗时间1.5~2h;
步骤三、水洗:用纯水清洗0.5~1H即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一、能够清洗PCB干膜显影槽内之干膜残留物以及钙镁离子结晶物,对槽体以及设备无腐蚀,可代替目前酸碱洗方式;
二、清洗时间较目前酸碱洗方式时间缩短近1倍,缩短时间约3~4H;
三、清洗时温度为25~30℃,较目前酸碱洗清洗温度降低15~20℃,大大降低了电能消耗;
四、该清洗剂无毒,低腐蚀性,安全可靠,不燃不爆,短时间接触对人体不产生腐蚀,不破坏臭氧层,不会引起温室效应;使用、运输、储存非常方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的一种PCB干膜显影槽清洗剂,所述清洗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溶剂A和溶剂B组成,其中,溶剂A的组成为:
磷酸:15~20%,
乙酸:4~10%,
余量为水;
溶剂B的组成,以溶剂A为基础量:
乳化剂(OP系列乳化剂中的至少一种):3~6%,
增溶剂(乙二醇单丁醚或乙二醇乙醚中的至少一种):0.5~1%,
表面活性剂(水溶性聚醚):1~3%。
其中,磷酸和乙酸主要是为去除显影槽壁上钙镁结晶物;
乳化剂选择OP系列主要是为了乳化膨胀干膜残渣残留物中的树酯成分,从而协同磷酸和乙酸去除掉干膜残渣中的钙镁离子结晶物;
选用OP乳化剂的原因在于:OP乳化剂具有较强的耐酸性,且为水溶性乳化剂,易溶于水,因而能够顺利的将树酯乳化膨胀;同时,选用水溶性乳化剂可以提高药水的均一性,对清洗效果有增强作用;
增溶剂:选择乙二醇单丁醚或乙二醇乙醚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用于去除干膜参渣残中的有机残留物;
选用乙二醇单丁醚或乙二醇乙醚中的原因在于:乙二醇单丁醚或乙二醇乙醚均可溶于水,且对干膜残渣中的有机残留物具有一定的溶解性;
表面活性剂选择(水溶性聚醚)主要是为了降低药液表面张力以及清洗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瀚宇博德科技(江阴)有限公司,未经瀚宇博德科技(江阴)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0123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