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89400.2 | 申请日: | 2012-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903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水户一志;宫崎崇;中井豊;山口一;铃木幸治;长谷川励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东芝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 | 分类号: | G02F1/1335;G02F1/1339;G02F1/1333;G02F1/133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张鑫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装置 及其 制造 方法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基于2011年7月19日提交的在先日本专利申请No.2011-158477并要求其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此。
技术领域
此处公开的实施例一般涉及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例如,在两个基板之间设置有液晶层的液晶显示装置之类的显示装置中,在多个像素中设置有蓝色、绿色和红色滤色器,来进行彩色显示。当使用对具有特定波长的光进行吸收的滤色器来获得较高的色彩再现性时,光利用效率会因滤色器对光的吸收而降低,从而显示较暗的图像。
在显示装置中,优选同时提高光利用效率和生产率。
发明内容
根据一个实施例,显示装置包括主基板、和光控制层。所述主基板包括具有主表面的主基底、设置在所述主表面上的波长选择透过层、和设置在所述波长选择透过层上的电路层。所述光控制层与所述主基板层叠且具有可变的光学特性。所述波长选择透过层包括下侧反射层、上侧反射层、第一间隔物层、和第二间隔物层。所述上侧反射层设置在所述下侧反射层上。所述第一间隔物层设置在所述下侧反射层和所述上侧反射层之间。所述第二间隔物层设置在所述下侧反射层和所述上侧反射层之间,以使其与平行于所述主表面的所述第一间隔物层并置,且具有与所述第一间隔物层的厚度不同的厚度。所述电路层包括第一像素电极、第二像素电极、第一开关元件、和第二开关元件。所述第一像素电极包括沿着垂直于所述主表面的第一方向观察时与所述第一间隔物层重叠的部分。所述第二像素电极包括沿着所述第一方向观察时与所述第二间隔物层重叠的部分。所述第一开关元件与所述第一像素电极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元件与所述第二像素电极连接。
根据另一个实施例,公开了用于制造显示装置的方法。所述装置包括主基板,该主基板包括具有主表面的主基底、设置在所述主表面上的波长选择透过层、和设置在所述波长选择透过层上的电路层。所述波长选择吸收层与所述主基板层叠,所述光控制层与所述波长选择吸收层层叠且具有可变的光学特性。所述波长选择透过层包括:下侧反射层;设置在所述下侧反射层上的上侧反射层;设置在所述下侧反射层和所述上侧反射层之间的第一间隔物层;以及第二间隔物层,该第二间隔物层设置在所述下侧反射层和所述上侧反射层之间,以使其在平行于所述主表面的第一平面内与所述第一间隔物层并置,且具有与所述第一间隔物层的厚度不同的厚度。所述电路层包括:第一像素电极,该第一像素电极包括沿着垂直于所述主表面的第一方向观察时与所述第一间隔物层重叠的部分;第二像素电极,该第二像素电极包括沿着所述第一方向观察时与所述第二间隔物层重叠的部分;第一开关元件,该第一开关元件与所述第一像素电极连接;以及第二开关元件,该第二开关元件与所述第二像素电极连接。所述波长选择吸收层包括:第一吸收层,该第一吸收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像素电极上;以及第二吸收层,该第二吸收层设置在所述第二像素电极上,且具有与所述第一吸收层的吸收谱不同的吸收谱。所述方法可包括:在所述主基底的所述主表面上形成用作所述下侧反射层的下侧反射膜。所述方法可包括:在所述下侧反射膜上形成用作所述第一间隔物层的一部分的第一中间层。所述方法可包括:形成对所述第一中间层的第一区域进行覆盖的第一掩模构件。所述方法可包括:除去所述第一中间层的未被所述第一掩模构件覆盖的部分,且利用过蚀刻减小所述下侧反射膜的未被所述第一掩模构件覆盖的部分的厚度。所述方法可包括:在除去所述第一掩模构件之后,在剩余的第一中间层和所述下侧反射膜上形成第二中间层,该第二中间层用作所述第一间隔物层的另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间隔物层的至少一部分。此外,所述方法可包括:在所述第二中间层上形成所述上侧反射层,且在所述上侧反射层上形成所述电路层。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剖视图。
图2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一部分的示意放大剖视图。
图3A至图3C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剖视图。
图4A至图4C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另一显示装置的示意剖视图。
图5A和图5B是示出材料的光学特性的曲线图。
图6A和图6B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特性的曲线图。
图7A和图7B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特性的曲线图。
图8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9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特性的曲线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东芝,未经株式会社东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894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