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故障定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88470.6 | 申请日: | 2012-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896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发明(设计)人: | 代井波;佟兴嘉;林厚焰;马海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4F5/00 | 分类号: | B64F5/0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地址: | 71008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故障 定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故障诊断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故障定位方法。
背景技术
飞机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涉及的专业领域有几十个,涉及的零部件数以万计,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下,靠人力来完成故障的排查定位是一件浪费资源的事。
美国等西方国家早在二十世纪50年代就开始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目前故障诊断系统已从原来单一的各个分系统的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向集系统状态监测、故障诊断和故障修复为一体的集成健康管理(IVHM)系统发展。
目前,在飞机燃油系统全模试验中,出现故障,往往依靠专家的工程经验进行现场排查,如果是偶发性故障,还需要重复试验进行故障复现才能排故,费时费力,还不能保证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简单、方便的新型故障定位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新型故障定位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系统分解
依据功能独立原则,对系统进行分解,分解为独立部件和连接件,其中,所分解的独立部件具有可探测的特征参数;
步骤2.建立专家数据库
先确定独立部件的能够表征该部件工作状态的特征参数,
依据特征参数的工作状态建立理论量化判据,
根据专家的理论量化判据形成计算机可操作的专家数据库;
步骤3.探测各特征参数的数值
获取系统各待测部件的特征参数;
步骤4:消除测试误差
结合测试设备的精度形成实际的量化判据上限和下限,消除测试误差,并根据量化判据上限和下限查询专家数据库,获得指定部件的理论量化判据;
步骤5.工作状态的判定
根据所采集的各待测部件特征参数和实际的量化判据,对各部件的工作状态做出判断,进行故障定位。
用于获取系统各待测部件特征参数的传感器设置在待测部件的入口连接件和/或出口连接件上。
部件的分解在保证功能独立的情况下,入口特征参数少于2个,出口特征值少于2个。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效果,本发明新型故障定位方法通过将复杂的系统故障判断进行两个阶段的分解,第一阶段对系统进行分解和专家数据库的建立,将故障判断依据前移;第二阶段利用传感器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对系统状态进行跟踪,获取部件的特征参数。从而能够实现对系统故障进行动态跟踪,智能定位,并通过专家数据库的后台处理,可以降低操作门槛,使用简单,节省大量的人力成本,并具有很强的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部件连接图。
图2为本发明工作原理图。
图3为本发明判据逻辑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新型故障定位系统由测试设备、专家数据库和计算机系统组成。其中,测试设备包括测试通道、传感器,并作为一个整体与计算机系统相连。请参阅图1,其是本发明新型故障定位系统的部件连接图。实际测试时,根据特征参数的测试需要,传感器设置在实际部件的入口连接件或出口连接件上至少一处。
本发明专家数据库作为处理后台,用于部件故障信息的储存和查询。
本发明新型故障定位方法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切入到故障诊断系统中,它通过部件级的状态监测从而完成系统级的健康诊断,其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系统分解
依据功能独立原则,对系统进行分解,分解为独立部件和连接件,要求该独立部件具有可探测的特征参数;
步骤2.建立专家数据库
先确定独立部件的能够表征该部件工作状态的特征参数,
依据特征参数的工作状态建立理论量化判据,
根据专家具体理论量化判据形成计算机可操作的专家数据库;
步骤3.探测各特征参数的数值
利用传感器、测试通道、计算机获取系统待测部件的实时特征值,其中,传感器实时采集部件特征参数,特征参数经过测试通道的信号调理器和AD通道进入计算机系统;
步骤4:消除测试误差
结合测试设备的精度形成实际的量化判据上限和下限,消除测试误差,并根据量化判据上限和下限查询专家数据库,获得指定部件的理论量化判据;
步骤5.工作状态的判定
根据所采集的各待测部件特征参数和实际的量化判据,对各部件的工作状态做出判断,进行故障定位,
如果入口特征值以及出口特征值均在相应的判据内,则表明工作正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8847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油井动态塑胶注入盘根密封井口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分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