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醇基液体燃料专用炉头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72561.0 | 申请日: | 2012-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210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陈庚;徐飞停;李勇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庚 |
主分类号: | F23D11/00 | 分类号: | F23D11/00;F23D11/36;F23D11/44 |
代理公司: | 杭州裕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1 | 代理人: | 应圣义 |
地址: | 324000 浙江省衢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体燃料 专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炉头,特别是属于一种适合醇基液体燃料燃烧的专用炉头。
【技术背景】
醇基燃料是以醇类(例如甲醇、乙醇、丁醇)等物质为主而配置的燃料,燃烧后排出CO2和水,由于其具有可再生性、环保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等特点,因此,被公认为是今后餐饮业所应用的主要燃料之一,大有逐步替代现有燃料油气之势。但是,醇基燃料的致命缺陷是热值较低,实践证明,利用现有炉头燃烧醇基液体燃料,由于热效率低,即使醇基液体燃料充分燃烧,也仍然达不到烹饪的火力要求,因此,炉头结构业已成为制约醇基液体燃料进一步推广的瓶颈问题。
现有燃油炉头的结构通常由进油管、汽化头、燃烧碗、进风碗、炉膛壁和进风管等构成。进油管的出油端安置在汽化头内腔中,工作时,燃料油从进油管端部的喷油嘴喷出,汽化后经汽化头侧壁孔排入燃烧碗的燃烧室内,与进风管输送的助燃风混合燃烧,火焰随风向上升,冲向由炉膛壁围成的炉膛顶部的锅底,然后沿锅底向外散开并外溢。这种结构的炉头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热效率低,不但不适合采用热值较低的醇基液体作为燃料,而且还存在燃料油浪费、燃烧室易积碳和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热效率低的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结构新型的醇基液体燃料专用炉头,该炉头具有热效率高,特别适合醇基液体燃料燃烧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这种醇基液体燃料专用炉头的结构,包括进油管、汽化头、燃烧碗、进风碗、炉膛壁和进风管,所述进风碗密封套置在所述燃烧碗的外围,所述汽化头容置在所述燃烧碗的内腔中,所述进油管的喷油嘴位于该汽化头的腔内,其特征是:所述进风管沿向上斜切线方向与进风碗的风腔相连通;在所述炉膛壁的周向设有一圈具有蜂窝状通孔、向着所述燃烧碗燃烧口倾斜的聚能板,该聚能板的背面与所述炉膛壁形成回风腔;在该回风腔内设有连通外界的下排式出风管;所述炉膛壁的锅体口在使用时与锅底壁为接触式密封结构。
作为优选具体实施时,所述沿向上斜切线方向的进风管的水平夹角最好为20-25度。
作为优选具体实施时,在所述炉膛壁锅体口接触式密封结构的口沿上,具有连通外界与炉膛的二段对置的细缝,该每条细缝的段长为口沿周长的十分之一。
作为优选具体实施时,所述燃烧碗上的侧壁孔与进风碗侧壁上的风孔为径向对置式设置,且两者的数量、孔形及大小相匹配。
作为优选具体实施时,在所述燃烧碗的端口面上设有一压火圈,该压火圈的内壁呈上拱内缩状;在所述燃烧碗的端口上均布有一排斜向风孔,这些斜向风孔的出口延长线与所述内壁的坡面相平行。
作为优选具体实施时,所述聚能板为整体式结构。
作为优选具体实施时,所述聚能板为分体式结构,每块聚能板的形状呈扇形,所述蜂窝状通孔呈厚度向设置;所有聚能板搁置在一个整体式托架上,且每片聚能板的中心区域对应该托架上的一个开口。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改底进风为向上斜进风、在炉膛内设置聚能板、增设回风腔并设置下排式出风管,采用接触式密封的炉膛壁锅体口组合结构后,作业时,从燃烧室燃烧口冲出的火焰被锅底阻挡后外溢,外溢的火焰在接触式密封的炉膛壁锅体口和回风腔的双重作用下,只能选择穿透聚能板冲向出风管这条路径,而将聚能板炽热并使热能滞留在聚能板上,形成多重汽化,使燃烧更为充分;向上斜进风既可避免燃烧油漏入进风管,还可使风力分布均匀,因此,这种炉头能获得锅底中部受燃烧室出火口火焰的冲击而得热,锅底外围则受聚能板的辐射而获得热能的效果,使整体热效率大幅度得以提高,经实测热效率可提高20%以上。
再则,经过下述几方面的进一步改进,对于提高热效率、减少燃烧室内积碳、操作方便等都有明显的效果。1、将燃烧室侧壁上的风孔路径由斜向改为径向设置后,有利于消除燃烧室壁的积碳现象。2、在径向设置风孔的基础上,使风孔和所述侧壁孔的数量、孔形及大小相匹配,则实现了下述目的:风、气相对冲击,一则有利于均匀混合,再则,两者冲击后有助于形成向上的火力,既提高向上的冲力,又为回火奠定了基础。3、增设压火圈,并使压火圈的内壁呈上拱内缩状,从而使那些从均布斜向风孔出来的助燃风的作用得以更好的发挥,即:火焰更为集中且垂直向上,从而使本机的工作机理更趋完善。4、在炉膛锅体口开设细缝后,一则有利于消除可能出现的窝火现象,二则便于操作者掌握火候。
为加深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庚,未经陈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725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燃料电池的运行方法
- 下一篇:一种塔筒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