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汽车的自动温控电池箱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68503.0 | 申请日: | 2012-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234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李玉芳;吴炎花;王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10/5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彭英 |
地址: | 210016***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汽车 自动 温控 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箱,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温度调节控制功能的电动汽车电池箱。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大城市的大气污染现象已非常严重, 燃油汽车排放是主要污染源之一,同时我国石油资源不足, 每年已进口几千万吨石油,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汽车持有量达迅速增加!石油进口就成为大问题. 介于这些问题,我国研究发展电动汽车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而电动车的核心是电池,动力电池应用技术随电动车辆技术的发展而发展,逐步从简单的电池单体串并联实现高压、大容量电池组发展到模块化封装、集成化应用阶段。目前车载电池主要有镍氢电池、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等。由于这些电池比较庞大,且很笨重,装卸电池、监控电池工作情况和更换维修成为一个难题。另外电池在使用的过程中,对温度的要求较为苛刻,温度过高,电池的寿命将受到很大的影响;温度过低,电池材料很可能会失效,不能快速充放电,而现实环境复杂多变,如何是电池工作在一定合适环境下也是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本发明之前,电池箱的设计主要考虑的是电池排热降温的问题,很少考虑到低温使用时的情况。而在电动汽车上,这是必须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的自动温控电池箱,其能够通过温控装置自动调节用于盛放电池的电池箱本体温度,从而使得电动汽车的供电电池始终能够工作在适宜的温度环境,保证供电电池工作在最佳状态,有利于节约电量,有效地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以上的技术目的,本发明将采取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电动汽车的自动温控电池箱,包括用于盛放电动汽车供电电池的电池箱本体、温控装置,该温控装置包括用于检测电池箱本体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控制器、空调供暖装置以及降温装置,该温度传感器安装于电池箱本体;所述空调供暖装置包括空调加热器、第一压缩器、第二压缩器,空调加热器通过第一供暖通道依次与汽车车厢内环境、第一压缩器、电池箱本体、第二压缩器形成第一循环供暖回路,且该空调加热器通过第三供暖通道依次与电池箱本体、第二压缩器形成第二循环供暖回路,同时所述空调加热器通过第一通道依次经汽车车厢内环境、压缩器、第二供暖通道形成第三循环供暖回路;所述降温装置包括风扇,风扇的出风口面向电池箱本体的内腔设置,且电池箱本体设置有出风通道;所述控制器根据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值自动控制第一循环供暖回路、第二循环供暖回路、第三循环供暖回路以及风扇的通断。
所述电池箱本体安置于外箱体的内腔,且风扇安装在外箱体,同时电池箱本体设置的出风通道与外箱体相连通;所述外箱体的内腔铺设有用于供暖的电池箱供暖管道,所述电池箱供暖管道一端与第二压缩器连接,另一端则分别与第一压缩器、第三供暖通道连接。
所述外箱体的内腔通过中间隔板分隔成上下两层,该外箱体内腔的每一层均安置有一个电池箱本体;所述电池箱供暖管道包括上层管道层、中层管道层以及下层管道层,上层管道层、中层管道层、下层管道层均呈蛇形状,且上层管道层、中层管道层、下层管道层依次串接;所述外箱体的顶部、中间隔板以及底部均为夹层结构,上层管道层、中层管道层、下层管道层分别对应地铺设在外箱体顶部、中间隔板以及底部的夹层内。
所述外箱体包括半封闭式外箱体本体以及与该半封闭式外箱体本体的敞口端封接的外箱体门,所述外箱体门一端与半封闭式外箱体本体的敞口端铰接,且外箱体门的铰接端的相对端与半封闭式外箱体本体的敞口端通过电磁锁连接,余下两端则活动设置;所述电池箱本体通过半封闭式外箱体本体的敞口端置于外箱体内,且电池箱本体底部的内表面安装防震部件。
所述风扇安装在外箱体门的中部,且在外箱体门上开有入风口;同时在外箱体后部开有2个出风口,在电池箱本体后部也开有出风口。
所述电池箱本体通过定位销-定位销孔的配合结构与外箱体连接,且外箱体的底部安装有磁力吸盘。
所述定位销-定位销孔的配合结构为锥形定位销-锥形定位销孔配合结构,包括锥形定位销和锥形定位销孔,所述锥形定位销和锥形定位销孔均为三个,且锥形定位销设置于电池箱本体的箱体底部,而锥形定位销孔则开设于外箱体与电池箱本体底部相邻设置的壁面。
所述电池箱本体的外壁与外箱体的内壁之间设置有防震部件。
根据以上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以下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6850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