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中子管的气体放电型离子源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61961.1 | 申请日: | 2012-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091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邹宇;伍建春;展长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J27/04 | 分类号: | H01J2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64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中子 气体 放电 离子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体放电型离子源,特别涉及一种专用于发射单原子氢(氘、氚)离子束的气体放电型离子源,属于加速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中子管是一种安全便携的中子源,与普通同位素中子源相比,其能谱单色性好,无γ本底且可以产生脉冲中子,不用时可以关断,因而防护容易、存储管理和运输方便。中子管把离子源、加速器、靶和气压调节系统全部集成在一支密闭管内,工作时无需抽真空设备和气源装置。中子管可广泛应用于国防工程和工、农、医领域,特别是军工及安全检查领域。在野外使用中子管的时,中子管的便携性显得更为重要,但目前很多具有高产额的中子源都体积庞大,只能在实验室中运行。
中子管的中子产额和其中关键部件--氘离子源产生的单原子和分子氘离子的比率有关,在同样加速电压和束流密度下,离子源产生的单原子氘离子比率越高,中子产额就越大,也就是说,检测的灵敏度和效率也越高。例如,一束含50%D+和50%D2+的离子束以100 KeV能量轰击氚靶获得的中子产额比用100%D+束在同样的轰击条件下获得的中子产额低48%,即此条件下D2+离子几乎没有与氚靶发生核反应。目前中子管的离子源基本都是基于气体放电原理,如潘宁源、射频离子源和微波离子源等,其中潘宁源占主导。潘宁离子源具有结构简单、工作气压低、供电系统简单、工作可靠等优点,但其电离产生的单原子离子所占比例非常低,此情况下要获得高产额中子,潘宁源必须输出的高束流离子轰击靶材,但这又导致离子溅射和二次电子发射现象严重,原因是由H2+(/D2+)所引发的金属表面次级电子的产额几乎是同一能量下质子所引发的次级电子的二倍。射频离子源和微波离子源尽管可以产生很高的比例的单原子离子,但它们的电源系统比较复杂,调试难度也比较大,而且它们体积庞大,不适合用于便携式的中子管。
本发明基于潘宁离子源结构简单、工作气压低、供电系统简单、工作可靠等优点,在潘宁离子源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目的就是要克服这种气体放电型离子源发射离子束中原子离子比率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潘宁离子源出射离子束中原子离子比例低的问题,本发明在传统潘宁离子源上增加了泡沫活性金属。泡沫活性金属的作用是使分子离子束在催化作用下裂解为原子离子束发射。 本发明的一种用于中子管的气体放电型离子源,其结构如图1所示,从下到上包括磁钢、下阴极板、阳极筒、上阴极板和磁环,上阴极板和下阴极板垂直于阳极筒轴线放置于阳极筒之外,磁钢和磁环分别紧靠下阴极板和上阴极板放置,上阴极板有一离子束引出孔,离子束引出孔的轴线、磁环的轴线和阳极筒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泡沫金属活性薄板和引出电极,所述泡沫金属活性薄板通过一绝缘材料和磁环隔离后,放置于磁环之上,其表面与上阴极板表面平行;所述引出电极置于泡沫金属活性薄板之上。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一种用于中子管的气体放电型离子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泡沫金属活性薄板的材料是Fe、Co、Ni或Ti。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一种用于中子管的气体放电型离子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泡沫金属活性薄板的厚度≤10 mm、平均孔径≥0.2 mm、比表面积≥250 m2/m3。
工作时,由于磁钢和磁环使阳极筒内磁场强度达到约600 高斯,阳极筒内气体击穿后,在磁场和电场作用下,电子在阳极筒内反复撞击气体分子使得阳极筒内产生大量分子离子。分子离子束在偏压作用下通过活性金属时由于催化作用形成原子离子发射。采用本发明离子源可以从引出电极输出高比率氢(包括其同位素氘或氚)原子离子束,将它用于中子管可以延长中子管的工作寿命、提高中子产额。
附图说明
图1 本发明的用于中子管的气体放电离子源剖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各附图的标记含义为:
1-磁钢、2-下阴极板、3-阳极筒、4-上阴极板、5-磁环、6-绝缘材料、7-泡沫金属活性薄板、8-引出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6196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层螺旋式塑胶模
- 下一篇:一种灌木荒山造林技术的耕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