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异形微型送纱管的加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27446.1 | 申请日: | 2012-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479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姬祖春;顾祖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得粉末注射成形(常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F3/22 | 分类号: | B22F3/22;B22F5/12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13 | 代理人: | 朱伟军 |
地址: | 21553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异形 微型 送纱管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机械零部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异形微型送纱管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纺织机械特别是喷气织机上需要使用送纱管,送纱管也称导纱管(以下同),并且在已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可以见诸,典型的如CN2885903Y推荐的“喷气织机的导纱管”和CN2138655Y提供的“一种导纱管”。
已有技术中制造送纱管的工艺是:落料、由车床加工两端端面、车加工外形、对一端钻设台阶孔、进行第二次夹装后对另一端钻设台阶孔和表面去毛刺。毫无疑问,这种加工工艺存在以下欠缺:一是由于送纱管的材料硬度高并且孔较为冗长以及孔径小,因此加工难度大,并且钻头容易断裂;二是加工效率低下,难以实现工业化批量生产;三是工人劳动强度大并且成品率低。
因此有必要对目前业界使用的上述工艺进行改革,为此,本申请人进行了文献检索,但在中外专利文献和非专利文献中均未见诸可借鉴的技术启示,然而经本申请人反复探索,终于找到了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基于该前提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无需依赖传统的车床、钻床之类的设备而藉以显著降低加工难度、有助于显著提高加工效率而藉以满足工业化批量生产要求和有利于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并且提高成品率的异形微型送纱管的加工方法。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异形微型送纱管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备料,按重量份数将金属粉末90-94份与粘结剂6-10份投入混料装置中混匀,得到注射用原料;
B)注射成型,将注射用原料引入配有异形微型送纱管模具的注射成型机注射成型,并且控制注射成型温度,得到异形微型送纱管型坯;
C)脱脂,先将异形微型送纱管型坯在二氯甲烷中浸泡,并且控制浸泡温度和时间,然后引入脱脂炉中,以脱除粘结剂,并且控制脱脂温度,得到脱脂坯体;
D)烧结,将脱脂坯体转入烧结炉中烧结,并且控制烧结温度和烧结时间,得到异形微型送纱管。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步骤A)中所述的金属粉末为Cr12MoV粉末。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步骤A)中所述的粘结剂为有机粘结剂。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有机粘结剂由以下按重量份计的原料构成:石蜡55-65份、聚乙烯30-40份和硬脂酸4-6份。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步骤B)中所述的控制注射成型温度是将注射成型温度控制为130-160℃。
在本发明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步骤C)中所述的控制浸泡温度和浸泡时间是将浸泡温度控制为30-50℃,浸泡时间控制为120-300min;所述的控制脱脂温度包括控制第一阶段的脱脂温度和控制第二阶段的脱脂温度。
在本发明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控制第一阶段脱脂温度是将温度控制为300-400℃,并且保温55-65min以及同时引入保护气体;所述的控制第二阶段的脱脂温度是将温度控制为400-500℃,并且保温110-130min。
在本发明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保护气体为氢气、氮气或氩气,氢气、氮气或氩气的流量为0.5-1.0L/min。
在本发明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步骤D)中所述的控制烧结温度是将烧结温度控制为1230-1250℃;所述的控制烧结时间是将烧结时间控制为85-95min。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相对于已有技术所具的优点在于:由于采用了注射成型,因此无需使用钻床、车床、铣床之类的设备并且可降低加工难度;注射成型生产效率高而能满足工业化批量生产要求;工人操作强度显著降低,并且在加工过程中不会产生材料浪费;成品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方法得到的异形微型送纱管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示出的异形微型送纱管本体1仅仅是申请人举证的一种结构形式,因此不能也不应当藉此而限制本发明方案,因为利用本发明方案可以加工出宏观结构多变的异形微型送纱管。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得粉末注射成形(常熟)有限公司,未经宝得粉末注射成形(常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2744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氯氰菊酯乳油杀虫剂
- 下一篇:在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之间建立呼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