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视电路系统及背光动态控制引起亮度不一致的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18056.8 | 申请日: | 2012-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250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陈兴锋;刘卫东;乔明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44 | 分类号: | H04N5/44;H04N5/57;G09G3/34;G09G3/3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伟智信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 11325 | 代理人: | 张岱 |
地址: | 266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视 电路 系统 背光 动态控制 引起 亮度 不一致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背光调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动态控制引起亮度不一致的处理方法及电视电路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LED背光源作为一种被关注的背光技术,在显示领域已占有一席之地。各地LED背光控制技术,也日益成为新的研究课题。目前液晶电视LED背光种类很多,LED背光控制算法不尽相同。LED背光控制算法,若根据LCD的背光源分布情况可分为直下式LCD的LED背光动态控制算法和侧光式LCD的LED背光动态控制算法。LED动态控制算法的实施,大大提高了LED的对比度,液晶低灰阶漏光等普通CCFL背光液晶原有问题也有了显著改善。控制算法对于液晶电视节能降耗成效明显,经初步测量算法平均节能在30%以上。
一般的LED分区动态控制技术是通过分区视频的图像信息,如分区内灰度直方图、最大值、平均值等信息,进行一定的分区背光值的空间域、时间域平滑处理,最终输出给分区背光值;然后再根据分区背光值,进行一定的图像补偿,达到维持原始图像的亮度不发生明显的变化。
但是上述技术,由于图像补偿能力有限等问题,不可避免存在分区背光控制引起的画面亮度不一致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动态控制引起亮度不一致的处理方法以及电视电路系统,解决了分区背光动态控制引起的画面亮度不一致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述一种电视电路系统,至少包括电视机芯板、分区背光控制单元、液晶面板时序控制单元、液晶面板以及分区背光源,其中;
电视机芯板,接收外部图像信息,经解码、缩放图像处理后发送到分区背光控制单元;
分区背光控制单元,提取分区背光值进行处理后,将图像信号送到液晶面板时序控制单元;将背光信号送到分区背光源;
液晶面板时序控制单元,将图像信号按照时序要求编码后发送到液晶面板;
分区背光源,接收到背光信号向液晶面板发出背光光线。
优选地,所述分区背光控制单元至少包括分区背光值提取模块、分区背光值均衡化模块、背光值发送模块以及图像补偿模块,其中;
分区背光值提取模块,对解码后的图像信息进行背光值提取并将提取后的背光值数据发送到分区背光值均衡化模块;
分区背光值均衡化模块,对背光值数据进行均衡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数据发送到图像补偿模块和背光值发送模块;
图像补偿模块,依据均衡化后的背光值数据对图像信息进行亮度补偿并发送到液晶面板;
背光值发送模块,将均衡化处理后的背光值发送到分区背光源。
优选地,所述电视机芯板上至少设有LVDS发送器,电视机芯板将外部图像信息进行解码处理后利用该LVDS发送器发送到图像补偿模块。
优选地,所述液晶面板时序控制单元上至少设有LVDS接收器,该接收器接收补偿后的图像信息进行编码处理后发送到液晶面板。
优选地,所述分区背光控制单元还包括背光值处理模块,所述背光值处理模块对均衡化后的背光值进行再次处理后发送到图像补偿模块和背光值发送模块。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述一种背光动态控制引起亮度不一致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取LED分区中所有图像分区的背光值;
对提取出的背光值以预设计算方式进行均衡化处理,其中该处理具体为:
得出以其中一个分区背光值为中心的N*N区域的光扩散值;
根据该N*N区域内的背光值、与背光值相对应的光扩散值,以及预设系统余量得出均衡化后的背光值;
对均衡化处理的背光值,以背光信号发送给背光源;以图像信号进行图像补偿处理后发送到液晶面板。
优选地,所述每个图像分区对应一个背光值。
优选地,所述背光源LED分区在行和列方向上设有多个图像分区。
优选地,所述背光系统所留出的余量根据背光系统的最大亮度及功耗设计需求而定。
优选地,所述预算计算方式为公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1805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天线绕线装置
- 下一篇:道路平整度检测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