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氢氧产生装置的散热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99104.3 | 申请日: | 2012-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616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罗弘岳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弘岳 |
主分类号: | C25B1/04 | 分类号: | C25B1/04;C25B9/00;C25B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刘淑敏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中市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产生 装置 散热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氢氧节能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热效果佳、且效率高的氢氧节能机,藉以能达到节省能源的目的,并具有环境保护之效。
背景技术
按,近年来受到开采技术与工业发展的双重影响下,地球的石油、煤、天然气等能源被快速的消耗,且使用这类的能源更会严重破坏环境,因此近年来各式的替代能源不断的被开发出来。而一般引擎是藉由空气与燃油适当混合,在高温爆炸下产生动力,而此动力产生的方式,通常运用在汽车或机车交通工具上。由于汽机车早已被大众所极度依赖,其数量更是年年呈现成长趋势,因此燃油的需求量十分可观,而产生油耗以及废气排放等问题。故如能让引擎使用替代能源,不仅可大幅减少能源的消耗,更可节省不必要的支出,同时具有保护环境之效。
以电动车为例,其因电池终未能有效的提供长程的行程,无法延长续航时间。至于以改良燃料电池的氢气车为例,其以液态氢做为能源,但蓄存氢气仍是一大问题,所耗成本昂贵,也非人人可消费的起;由于目前电动车或氢能源车都为昂贵,令人却步。因此有业者使用汽车内的电池电源,以电解法产生氢气及氧气,辅助供应汽车汽缸燃料,增加燃烧汽油时的助燃、助爆性;
而现有的氢氧节能装置的种类很多,如图1所示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M377347号的“一种车辆能源辅助装置”,其包含一氢氧产生单元10、一过滤单元11、一管路单元12、一显示器13以及一计算机控制单元14。当车辆引擎启动状态下来透过车辆油门踏板电路15调整车用电瓶16的电流输出大小,对所述氢氧产生单元10进行电解调节,适时产生所需的氢氧能源到车辆进气歧管17而自动被吸入引擎室18,藉以提供节省车辆燃油销耗及降低环境污染功效。
而其中氢氧产生单元的电解反应直接影响到其氢氧产生的效能,由于氢氧产生单元在电解时会产生高温,这样的高温如不能实时散发,则会造成氢氧产生单元电解效能的降低,因此不同业者会提供不同的散热设计,以求提高整体的效能,如图2所示为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M409972号的“水裂解减碳之节能器”,其中氢氧产生单元20将一中空电解瓶21置设于一盘座22上,又电解瓶21内设有至少一供电解反应的电极板23,且电解瓶21上覆设有一盖体24,同时电解瓶21与盖体24围绕反应空间周缘形成有一连通的散热流道25,且电解瓶21一侧设有一对应该散热流道25的散热器28,如此可将氢氧产生单元20因电解反应所产生的热源带走,以降低氢氧产生单元20的温度,期能有效提高氢氧电解效率;
但其散热方式由电解瓶21内透过介质(电解液及空气)逐步传递至散热流道25内,再由散热器28鼓动气流来达到散热的目的,其散热方式属热交换对流散热,因此其散热效果慢,且无法散热效果极不均匀,故为了有效提升其电解效率,有必要做进一步的改良。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氢氧产生装置的散热结构,以克服现有因散热效果不佳所造成的不便与困扰,使其能快速、且均匀的进行散热,而不致因高温影响电解作用,从而提升电解效率,以达到节能的目的,并可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氢氧产生装置的散热结构,其至少包含有:
一电解瓶,该电解瓶内设有至少一具电解作用的电极板,且电解瓶顶端具有一输气管;
一散热单元,该散热单元与电解瓶内部连通,散热单元具有一循环流道,且散热单元的循环流道一端具有一连接电解瓶底部的导流管,又导流管上具有一泵浦,再者散热单元的循环流道的另端具有一连接电解瓶顶部的回流管,且散热单元一侧设有一鼓风组,该鼓风组可将循环流道的热气迅速吹离。
藉此,透过上述技术手段的具体实现,使得本发明氢氧节能机的高、低温电解液能完全混合,且让电解液直接流经散热单元,以利用混合及循环流动的方式直接降低,而能同时具有快速及均匀的散热效果,大幅提升其电解效率,增加氢氧产生量,以达节能的目的,并可减少消耗燃料所造成的污染问题,以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并提高其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氢氧节能装置的简要配置示意图。
图2为现有氢氧产生单元的简要架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氢氧产生装置的散热结构的简要配置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氢氧产生装置的散热结构的外观示意图,供说明各组件的态样及其相对关系。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弘岳,未经罗弘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9910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PCB的盲孔清洗方法
- 下一篇:碳钢管道清洗方法及清洗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