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纳米无荧光粉氮化镓白光发光二极管的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93601.2 | 申请日: | 2012-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107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孙波;赵丽霞;伊晓燕;刘志强;魏学成;王国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L33/00 | 分类号: | H01L33/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汤保平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 荧光粉 氮化 白光 发光二极管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半导体照明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纳米无荧光粉氮化镓白光发光二极管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氮化镓材料是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禁带宽度为3.4ev,由于它的性质稳定,又是波长位于蓝紫光的直接带隙发光材料,因此是制造蓝紫光发光二极管(LED),高迁移率晶体管的材料,国家半导体照明把氮化镓材料列为中心。但是目前发光二极管面临着很大的问题,蓝光激发黄光荧光粉方法得到白光发光二极管是目前产业界纷纷采用的。由于荧光粉本身的发光效率,荧光粉的专利问题,以及荧光粉显色性的范围和可靠性都制约了其的进一步发展。蓝宝石衬底生长n-GaN,InGaN量子阱,P-GaN结构的蓝光发光二极管,由于InN同GaN 11%的晶格失配产生的压电极化效应以及GaN材料本身的自发极化效应产生的量子限制斯塔克效应,导致蓝光发光二极管发光峰蓝移随电流增加,从而产生Droop效应,大电流下效率降低。另外蓝宝石与GaN,GaN同InN晶格失配产生的应力使材料出现位错,从而降低发光二极管的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一种纳米无荧光粉氮化镓白光发光二极管的制作方法。本方法的主要特点是能够实现材料级的氮化镓白光发光二极管,能取代现有的荧光粉涂敷技术实现白光的技术。同时本技术还能够解决现有的GaN材料和InGaN材料晶格失配产生的应力问题,由于本方法采用的是纳米的模板的基底,能很好地释放应力,从而降低Droop效应,增加LED的发光效率。由于此方法能解决常规氮化镓发光二极管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它将会是下一代发光二极管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本发明提供一种纳米无荧光粉白光氮化镓发光二极管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取一衬底;
步骤2:在衬底上外延生长GaN缓冲层1和n-GaN层;
步骤3:在n-GaN层上通过纳米技术制作GaN纳米线模板;
步骤4:在GaN纳米线模板上生长GaN过渡层;
步骤5:在GaN过渡层上生长InGaN量子盘;
步骤6:在InGaN量子盘上生长p-GaN层,形成基片;
步骤7:将基片一侧的部分刻蚀掉,刻蚀深度到达n-GaN层内,形成台面;
步骤8:在n-GaN层的台面上制作下电极;
步骤9:在p-GaN层上制作上电极,完成发光二极管的制作。
附图说明
为使审查员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及其目的,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具体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如后,其中:
图1-图5是本发明方法的制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提供
步骤1:取一衬底10,其中衬底10(参阅图1)包括硅(Si)衬底,蓝宝石(sapphire),氮化镓(GaN)衬底等,其表面是平面或微图形PSS,或者纳米图形。
步骤2:在衬底10上外延生长GaN缓冲层11和n-GaN层12(参阅图1),外延的设备是MOCVD(金属有机化合物气相沉积)。
步骤3:在n-GaN层12上通过纳米技术制作GaN纳米线模板。
步骤4:在GaN纳米线模板上生长GaN过渡层13(参阅图2),过渡层13的作用是用来调节氮化镓纳米线的表面形貌,同时能够起到降低氮化镓和铟镓氮材料由于晶格不匹配所导致的应力,使得后续生长出来的InGaN量子盘14的材料质量更好。本发明的技术能够实现尺寸可从20-200nm的纳米图形的制作,可以很好地解决由于外延沉底和外延材料之间的较大的晶格失配而引起的应力。由于小尺寸纳米图形效应,它能更好释放应力同微米图形衬底相比,改善材料质量。
步骤5:在GaN过渡层13上生长InGaN量子盘14(参阅图3),其中InGaN量子盘14的In组分可以从0.1-0.4之间变化,这是实现无荧光粉白光技术的关键所在。
步骤6:在InGaN量子盘14上生长p-GaN层15(参阅图4),形成基片;P-GaN层15生长采用二维生长模式,及横向生长速率远大于纵向生长速率。这样才能保证p-GaN层15能够整体覆盖,满足电流扩展的需要。
步骤7:将基片一侧的部分刻蚀掉,刻蚀深度到达n-GaN层12内,形成台面121(参阅图5)。
步骤8:在n-GaN层12的台面121上制作下电极16(参阅图5),其中下电极16为Cr/Pt/Au。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936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稀土掺杂的氟氧碲酸盐闪烁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废二硅化钼中钼的回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