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薄片处理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82612.0 | 申请日: | 2012-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009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加藤仁志;石川直树;深津康男;佐藤智晴 | 申请(专利权)人: | 佳能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5H37/06 | 分类号: | B65H37/06;B65H45/16 |
代理公司: | 北京魏启学律师事务所 11398 | 代理人: | 魏启学 |
地址: | 日本东京都大***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薄片 处理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对堆叠折叠的薄片束的折叠部分进行后处理的薄片后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对形成有图像的薄片进行后处理的传统薄片后处理设备进行骑马钉装订,其中,在骑马钉装订中,例如,在通过收集所输送的薄片而获取到的薄片束在输送方向上的中央附近处装订该薄片束,在装订部分处进行对折以使得薄片束呈小册子状,然后排出薄片束。在这种情况下,薄片后处理设备在进行装订处理之后利用推动构件推动薄片束的中央部分,并且将薄片束的中央部分推进折叠辊对的辊隙以折叠薄片束。此外,美国专利(USP)7802779说明了一种包括折叠线加强机构的薄片后处理设备,其中,折叠线加强机构用于通过在对折叠线进行加压的同时沿折叠线移动辊对来加强小册子的折叠线。利用这一结构,可以提高装订的薄片束的诸如外观等的质量。
当形成小册子的薄片的数量增大或者使用具有大的基重(basis weight)的薄片时,仅通过利用辊对对折叠线加压一次,USP 7802779所述的薄片后处理设备可能不能足够加强折叠线。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为实现充分加强折叠线,考虑间歇地移动辊对或者来回移动辊对多次。然而,用于移动辊对的这类方法可能需要耗费时间来进行用于加强折叠线的处理,因而降低了生产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在不降低生产率的情况下加强折叠线的薄片后处理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薄片后处理设备,包括:折叠单元,用于折叠包括多个薄片的薄片束;以及折叠加强单元,用于通过对所述折叠单元折叠后的薄片束的折叠线进行加压来加强折叠,其中,所述折叠加强单元包括在对所述折叠线进行加压的同时沿所述折叠线移动的第一加压构件和第二加压构件,以及其中,在所述第二加压构件在对所述折叠线进行加压的同时移动之后,所述第一加压构件在对所述折叠线进行加压的同时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图像形成设备和薄片处理设备的示意性横断面图。
图2是薄片处理设备的横断面图。
图3示出加压单元的结构。
图4是加压辊对的俯视图。
图5是图像形成设备和薄片处理设备的控制框图。
图6是示出装订处理的流程图。
图7中的(A)和(B)示出加压支持构件的等待位置和小册子的停止位置。
图8是装订处理的时序图。
图9是装订处理的时序图。
图10是示出根据第二典型实施例的装订处理的流程图。
图11A和11B示出根据第二典型实施例的加压支持构件的等待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将说明第一典型实施例。首先说明图像形成设备。图1是包括图像形成设备和薄片后处理设备的图像形成系统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系统包括用于形成单色/彩色图像的电子照相型图像形成设备600和作为薄片后处理设备而被连接至图像形成设备600下游侧的自动整理器500。因此,将从图像形成设备600排出的薄片输送至自动整理器500,在自动整理器500处,根据需要对薄片进行后处理。还可以在不将自动整理器500连接至排出口的情况下单独使用图像形成设备600。此外,图像形成设备600可以整体包含自动整理器500作为薄片排出装置。图像形成设备600包括操作单元601,其中,经由操作单元601,操作者进行各种类型的输入和设置。将观看操作单元601的位置称为图像形成设备的正前侧(以下称为前侧),并且将设备的背面称为设备的背侧。
在从图像形成设备600中的盒909a、909b给送的薄片“S”上,通过用于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的图像形成单元914a~914d重叠转印四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图像形成单元914a~914d通过已知的电子照相方法形成调色剂图像。将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薄片“S”输送至定影装置904以定影调色剂图像。在单面图像形成模式下,通过排出辊对907将薄片直接排出至自动整理器500。在双面图像形成模式下,通过反转辊905对定影装置904输送来的薄片“S”进行反转,以反转薄片“S”的正反面,然后在双面输送辊906a~906f的方向上进行输送。随后,通过图像形成单元914a~914d在薄片“S”的背面上形成图像。通过定影装置904将调色剂图像定影至薄片“S”,然后通过排出辊对907将其排出设备机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佳能株式会社,未经佳能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826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中性内肽酶抑制剂中间体和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拉伸发泡塑料容器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