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耐热玻纤增强无卤阻燃聚丙烯及其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70457.0 | 申请日: | 2012-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53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群;陈家锋;黄柯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金州高分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14 | 分类号: | C08L23/14;C08L23/12;C08L51/06;C08K13/04;C08K7/14;B29B9/06;B29C47/92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 33213 | 代理人: | 吴秉中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热 增强 阻燃 聚丙烯 及其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耐热玻纤增强无卤阻燃聚丙烯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聚丙烯材料作为一种通用树脂材料,已在各行各业中被广泛使用,它具有优越的耐化学性能、耐腐蚀性能、机械性能好、加工性能优良,已成为了众多改性厂家的首选。市场上已有的改性聚丙烯材料比比皆是,例如滑石粉填充、碳酸钙填充、玻纤增强等聚丙烯材料。玻纤增强聚丙烯作为一种通用工程塑料,具有高强度、高刚性、高韧性、低密度、低翘曲蠕变性、抗动态疲劳性能优异的性能,因其性价比高,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等结构零部件,取代金属、尼龙等材料。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家对产品使用的起火安全也越来越重视。以往的很多玻纤增强材料,只符合普通环境的短期需求,而长期效果往往无法满足。
针对国内这一空缺,紧跟时代的需求,我们对聚丙烯材料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在提高聚丙烯材料高强度的同时,也提高材料的高持久性,高阻燃性能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长效耐高温热氧化性能和高阻燃效果的高耐热玻纤增强无卤阻燃聚丙烯及其生产方法的技术方案。
所述的一种高耐热玻纤增强无卤阻燃聚丙烯,其特征在于含有下述重量份的组分:
共聚聚丙烯和/或均聚聚丙烯40~90份
相容剂3~20份
短玻纤10~30份
阻燃剂15~40份
抗氧剂0~4份
增塑剂0~2份
加工助剂0~4份。
所述的一种高耐热玻纤增强无卤阻燃聚丙烯,其特征在于含有下述重量份的组分:
共聚聚丙烯和/或均聚聚丙烯60~80份
相容剂10~15份
短玻纤15~20份
阻燃剂20~30份
抗氧剂0.5~2份
增塑剂0.5~1份
加工助剂0.5~2份。
所述的一种高耐热玻纤增强无卤阻燃聚丙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共聚聚丙烯为在230℃、2.16KG测试条件下的熔融指数为10~80g/10min的共聚聚丙烯;所述的均聚聚丙烯为在230℃、2.16KG测试条件下的熔融指数为5~50g/10min的均聚聚丙烯。
所述的一种高耐热玻纤增强无卤阻燃聚丙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相容剂为马来酸酐接枝的聚丙烯或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的聚丙烯。
所述的一种高耐热玻纤增强无卤阻燃聚丙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阻燃剂为无卤环保阻燃剂,包括三聚氰胺多聚磷酸盐、无卤环保阻燃剂JLS-PNP系列和磷酸酯中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
所述的一种高耐热玻纤增强无卤阻燃聚丙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氧剂为受阻酚类抗氧剂、硫代酯类抗氧剂和亚磷酸酯类抗氧剂中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所述的受阻酚类抗氧剂、硫代酯类抗氧剂和亚磷酸酯类抗氧剂为该类抗氧剂中主抗氧剂和辅助抗氧剂中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
所述的一种高耐热玻纤增强无卤阻燃聚丙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和环氧油酸丁酯中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
所述的一种高耐热玻纤增强无卤阻燃聚丙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工助剂为N,N’-乙撑双硬脂酰胺、聚乙烯蜡、氧化聚乙烯蜡、印尼硬脂酸和软脂酸中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
所述的一种高耐热玻纤增强无卤阻燃聚丙烯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称取各原料共聚聚丙烯和/或均聚聚丙烯、相容剂、短玻纤、阻燃剂、抗氧剂、增塑剂和加工助剂;
2)将所述重量份的相容剂、阻燃剂、抗氧剂、增塑剂和加工助剂依次加入到高混机中,充分混合1~10分钟,然后将混好的物料加到挤出机的料斗中;
3)将所述重量份的共聚聚丙烯和/或均聚聚丙烯与步骤2)的混合物分别从主喂料口进料,所述重量份的短玻纤从侧喂料口进料,共同在挤出机中熔融共混挤出,拉条切粒。
所述的一种高耐热玻纤增强无卤阻燃聚丙烯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挤出机为双螺杆挤出机,混合熔融温度设定为:第一段180~200℃,第二段180~210℃,第三段190~210℃,第四段200~220℃,第五段210~220℃,第六段200~220℃,第七段200~220℃,第八段210~230℃,第九段210~230℃,第十段210~230℃,机头温度220~2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金州高分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金州高分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7045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