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椅垫气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65575.2 | 申请日: | 2012-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494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9 |
发明(设计)人: | 木野雅夫;桥户达矢;神头孝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R21/02 | 分类号: | B60R21/02;B60N2/42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宋丹氢;张天舒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椅垫 气囊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椅垫气囊装置,用膨胀流体诸如膨胀气体使安装于车辆座椅座位部中的气囊膨胀,从而使座面升高,以限制被约束对象诸如就座于座位部的乘员,使其不向前移动。
背景技术
当由于前方碰撞从前面向车辆施加冲击时,被座椅安全带装置约束于车辆座椅的乘员腰部可能与腰腿安全带分离并向前移动。这周知为“下潜现象(松滑现象)”。针对下潜现象已经提出了多种措施。
例如,日本专利公开No.2007-238016披露了一种椅垫气囊装置,其应用于具有座位部的车辆座椅。座位部构造成,由椅框的支撑部从下方支撑椅垫。支撑部包括用于从下方弹性支撑椅垫的弹簧件、以及用于固定弹簧件的挂钩。
该椅垫气囊装置具有带上开口的收容壳体(基部)。收容壳体位于椅框支撑部的前方。收容壳体收容布置于其中的膨胀流体发生器(充气器)。气囊也布置在收容壳体中。由膨胀流体发生器供给的膨胀流体(高压气体)使气囊膨胀。此外,接触防止件以可转动方式支撑于收容壳体的上端。当没有从车辆前面施加冲击并且没有触发椅垫气囊装置时,接触防止件封闭收容壳体的上开口。
根据上述椅垫气囊装置,当从车辆前面施加冲击时,膨胀流体发生器向气囊供给膨胀流体,从而,在打开气囊的同时,使气囊膨胀展开。向上膨胀展开的气囊使接触防止件升高。这使接触防止件向后转动,以与支撑部的前部重叠。气囊在椅垫与接触防止件和支撑部组合之间的空间中向后膨胀展开。因此,气囊向上推椅垫,使得座面升高,以将乘员约束在座椅中而不向前移动。此时,接触防止件避免气囊与椅框的支撑部互相接触,因而,气囊不会因与支撑部接触而损坏。
发明内容
然而,由于日本专利公开No.2007-238016中的接触防止件位于椅框中,需要考虑气囊展开时的长度来布置接触防止件。接触防止件需要布置成,在使折叠并收容的气囊膨胀展开期间,气囊决不与接触防止件接触。这使接触防止件的设计比较困难。在使气囊向收容壳体后方远离收容壳体的位置展开的情况下,这一缺点尤为明显。换而言之,在气囊于前后方向较长并具有较大容积的情况下,这一缺点尤为明显。接触防止件需要在支撑部与椅垫之间转动,因而其尺寸受到限制。因此,气囊于前后方向越长,以及气囊容积越大,接触防止件的设计越困难。
据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椅垫气囊装置,其能以简单设计避免气囊与椅框支撑部接触。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以及,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椅垫气囊装置,其应用于具有座位部的车辆座椅。座位部具有由椅框支撑部从下方支撑的椅垫。椅垫气囊装置使车辆座椅的座面升高,从而将对象约束于座面,因而避免对象向前移动。该椅垫气囊装置包括气囊、膨胀流体发生器、以及接触防止件。气囊布置在椅框支撑部与椅垫之间。膨胀流体发生器供给膨胀流体,用于使气囊的至少一部分在椅框支撑部与椅垫之间膨胀,从而使座面升高。接触防止件布置在椅框支撑部与气囊之间。接触防止件中位于支撑部附近的部分是可挠曲的。当气囊膨胀时,接触防止件避免气囊与椅框支撑部接触。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进行的描述,以示例方式对本发明原理进行说明,本发明的其它方面和优点将更为明了。
附图说明
参照下面对优选实施方式的说明以及附图,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及其目的和优点,附图中:
图1是剖视图,图示应用了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椅垫气囊装置的车辆座椅,还示出了乘员和座椅安全带装置;
图2是图示车辆座椅和座椅安全带装置的一部分的轴测图;
图3是示出车辆座椅中椅框和收容壳体的局部轴测图;
图4是图示图1中X部分的放大局部剖视图;
图5是图示装入充气器组件之前的气囊的正视图;
图6是图示装有充气器组件的气囊模组的仰视图;
图7是图5所示气囊的平面剖视图;
图8A是示出处于平面状展开状态下气囊本体的平面图;
图8B是沿图8A中线8B-8B的剖视图;
图9A是示出结合至气囊本体的平面状展开状态内囊的平面图;
图9B是沿图9A中线9B-9B的剖视图;
图10A是沿图5中线10A-10A的剖视图;
图10B是图示图10A中一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11是沿图5中线11-11的剖视图;
图12是沿图6中线12-12的剖视图;以及
图13是图12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合成株式会社,未经丰田合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6557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