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压接型工件的热处理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65528.8 | 申请日: | 2012-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65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郭秋彦;陈倩;李莉;刘强;杨安志;赵福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1/26 | 分类号: | C21D1/26;C21D1/42;C21D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波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4 | 代理人: | 李爱华 |
地址: | 317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接型 工件 热处理 方法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处理方法,且特别涉及一种压接型工件的热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压接型工件例如压接型接插件多应用在线束压接中。最早,压接型工件是不经过任何处理直接进行压接的,结果往往导致压接端开裂质量事故频发,不但影响生产进度也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技术人员经过生产实践和反复试验,发现对压接型工件的压接端进行局部退火处理可有效提高压接性能,减少压接端开裂质量事故的发生。
目前,压接型工件的局部退火一般是采用火焰加热局部退火工艺。火焰加热局部退火工艺通常是由经验丰富的操作者进行手工操作,不仅操作强度大、生产效率低,而且工艺稳定性差、热处理硬度不均匀。特别地是,在手工操作过程中,加热距离、加热时间以及加热温度等重要工艺参数的准确控制较为困难。例如,火焰加热局部退火工艺中,火焰的温度只能通过目测来确定,不仅要求操作者的经验极其丰富而且还要求操作环境的光线很弱,即使如此,火焰的温度过高使压接型工件的压接端被烧化的情况时有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接型工件的热处理方法,以提高压接型工件的热处理效率以及处理质量。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提出一种压接型工件的热处理方法,适用于包括主体以及与主体相连接的压接部的压接型工件。首先,于压接型工件的压接部上套设高频感应加热线圈,然后利用高频感应加热线圈对压接部进行加热,并在对压接部进行加热退火的同时利用冷却保护水对压接型工件的主体进行冷却保护。此压接型工件的热处理方法,有利于提高压接型工件的热处理效率以及质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在利用高频感应加热线圈对压接型工件的压接部进行加热的同时对压接型工件的主体进行冷却保护,因此可确保压接型工件的主体的硬度在压接型工件的压接部加热退火的过程中不受影响,也即,在维持压接型工件的主体的硬度不变的同时来降低压接型工件的压接部硬度。此外,因为高频感应加热线圈的线圈数量、施加的交流电流以及时间等工艺参数控制简单方便,从而提升了压接型工件的热处理的工作效率,进而也改善了压接型工件的热处理的品质,并提高了压接型工件的热处理的工艺稳定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压接型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利用高频感应线圈加热压接型工件的压接部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利用高频感应线圈加热压接型工件的压接部的示意图。
100、100a:压接型工件 101:主体
102、102a:压接部 D1:压接部的外直径
L1:压接部的长度 20、20a:高频感应线圈
22、22a:线圈 D2:铜管的直径
221:内圈 223:外圈
30:循环冷却水。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压接型工件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压接型工件100,例如是应用于线束压接的典型的压接型接插件,其材料为锡青铜(QSn4-3)。压接型工件100包括主体101以及与主体101相连接的压接部102。本实施例中,压接部102大致呈圆筒型,具有内腔103,用于在加热退火后容置线束进行压接。本实施例中,压接部102的外直径D1大约为1.7毫米,压接部102的长度L1大约为5.45毫米,
以下将以压接型工件100的热处理为例具体说明利用高频感应加热退火工艺的压接型工件的热处理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6552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