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接收元件、光接收装置以及光接收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65346.0 | 申请日: | 2012-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940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发明(设计)人: | 高林和雅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L31/12 | 分类号: | H01L31/12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郝新慧;张浴月 |
地址: | 日本国神奈***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收 元件 装置 以及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讨论的实施例涉及一种光接收元件、光接收装置以及光接收模块。
背景技术
图1为示出作为光接收元件的一个实例的光接收元件100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图2为沿图1中的虚线II-II的光接收元件100的截面图。
如图1和图2所示的光接收元件100包括设置在基板114上方的光电探测器(photo-detector)单元101,以及设置在同一基板114上方的波导单元111。波导单元111包括具有类似肋形形状的核心112。信号光在核心112的突起部113内传播,并进入光电探测器单元101。
光电探测器单元101具有这样一种结构,其中从基板114侧起层叠了核心112、n-型半导体层102、i-型吸收层103、p-型上包覆层104以及p-型接触层105。光电探测器单元101具有包括p-型接触层105、p-型上包覆层104以及i-型吸收层103的台式结构。核心112存在于光电探测器单元101和波导单元111两者中。
如同图2所示,在光接收元件100中,信号光在波导单元111中的核心112的突起部113下方传播,并进入光电探测器单元101中的核心112。部分的入射信号光渗入到n-型半导体层102内。随着信号光在光电探测器单元101中进一步传播,信号光传播到i-型吸收层103,并被吸收到i-型吸收层103中。
n-型半导体层102、i-型吸收层103以及p-型上包覆层104形成PIN-型光电二极管(在下文中称为PD)。p-侧电极和n-侧电极(未示出)分别连接到p-型接触层105和n-型半导体层102。通过在p-侧电极和n-侧电极之间施加预定电压,用处于负电势的p-侧电极以及处于正电势的n-侧电极,经由p-型上包覆层104和n-型半导体层102探测到通过i-型吸收层103中的光吸收所生成的光生载流子(photocarrier)(空穴和电子)。因而,光电探测器单元101探测作为电信号(光生载流子电流)的信号光,并输出对应于信号光的强度的探测信号(光生载流子电流)。
图3示出作为光接收元件的另一个实例的光接收元件300的主要部分。图4为沿图3中的虚线IV-IV的光接收元件300的截面图。
如图3和图4所示的光接收元件300具有与如图1和图2所示的光接收元件的结构不同的结构。光接收元件300包括设置在基板314上方的光电探测器单元301,以及设置在同一基板314上方的波导单元311。
波导单元311具有这样一种结构,其中从基板314侧起层叠了n-型下包覆层302、核心312以及上包覆层313。波导单元311具有包括上包覆层313和核心312的台式结构。信号光在核心312中传播,并进入光电探测器单元301。
光电探测器单元301具有这样一种结构,其中从基板314侧起层叠了n-型下包覆层302、i-型吸收层303、p-型上包覆层304以及p-型接触层305。光电探测器单元301具有包括p-型接触层305、p-型上包覆层304以及i-型吸收层303的台式结构。
核心312和i-型吸收层303两者均形成在被光电探测器单元301和波导单元311共享的n-型下包覆层302上。核心312连接到i-型吸收层303的侧表面。
如同图4所示,在光接收元件300中,信号光在波导单元311中的核心312中传播,并直接进入光电探测器单元301中的i-型吸收层303。入射的信号光被吸收到i-型吸收层303的端面(信号光从该端面进入)附近的区域中。
n-型下包覆层302、i-型吸收层303以及p-型上包覆层304形成PIN-型光电二极管。p-侧电极和n-侧电极分别连接到p-型接触层305和n-型下包覆层302。通过在p-侧电极和n-侧电极之间施加预定电压,用处于负电势的p-侧电极以及处于正电势的n-侧电极,经由p-型上包覆层304和下包覆层302探测到通过i-型吸收层303中的光吸收所生成的光生载流子(空穴和电子)。因而,光电探测器单元301探测作为电信号(光生载流子电流)的信号光,并输出对应于信号光的强度的探测信号(光生载流子电流)。
在日本特许公开专利公布第2003-163363号中和Andreas Beling等人于2009年2月1日发表在《J.光波技术》(J.Lightwave Tech.)的第27卷第3号第343-355页中,讨论了如图1到图4所示的两个光接收元件100和300的实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通株式会社,未经富士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653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31-00 对红外辐射、光、较短波长的电磁辐射,或微粒辐射敏感的,并且专门适用于把这样的辐射能转换为电能的,或者专门适用于通过这样的辐射进行电能控制的半导体器件;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这些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
H01L31-02 .零部件
H01L31-0248 .以其半导体本体为特征的
H01L31-04 .用作转换器件的
H01L31-08 .其中的辐射控制通过该器件的电流的,例如光敏电阻器
H01L31-12 .与如在一个共用衬底内或其上形成的,一个或多个电光源,如场致发光光源在结构上相连的,并与其电光源在电气上或光学上相耦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