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公路桥面径流实时识别及选择收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63998.0 | 申请日: | 2012-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72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朱维东;秦海伟;张仲鼎;张晓林;刘保元;田文豪;尹庆会;刘婧;周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交通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9/08 | 分类号: | E01D19/08 |
代理公司: | 郑州天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3 | 代理人: | 宋金鼎 |
地址: | 450006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公路 桥面 径流 实时 识别 选择 收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排水设备,特别是一种公路桥面径流实时识别及选择收集系统。
背景技术
根据统计数据,我国95%以上的化学危险品涉及到异地运输问题,例如液氨的年流动量达80多万吨,液氯的年流动量达170多万吨,其中80%通过公路运输。国内外的统计资料表明化学危险品运输事故占危险化学品事故总数的30%~40%。上述统计数据表明,公路运输是化学危险品的主要运输方式,运输过程中发生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在总的化学危险品事故中占相当大的比重,而暑期是事故发生的高峰期。究其原因一是高温多雨天气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和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恶劣天气条件导致车辆状况和行驶条件变差,二是这一时段是危险品生产和销售的旺季,鉴于高速公路线性延伸、跨越大量地表水体,且桥梁等节点位置是事故多发地段的特点,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导致的地表水污染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虽然有防止地表水污染而设置的识别及选择收集系统,但由于结构上的原因,液态危险品流动性强、渗透性强的特点,泄漏后向水平和下方立体扩散,不易被控制,无法实现即时识别,效果差,依然存在安全隐患及易引发污染事故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本发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公路桥面径流实时识别及选择收集系统,可有效解决现有桥面径流收集系统无法即时识别,效果差,依然存在安全隐患及易引发污染事故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控制器分别与摄像头、第一电磁阀、雨雪传感器、第二电磁阀、超声波流量计和第三电磁阀相连接,控制器经路由器接监控器,超声波流量计贴装在U形检测管的外壁上,U形检测管内有和控制器相连的第二传感器,U形检测管分别和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相连通,第二电磁阀的第一个排出口和沉淀池相连通,第二电磁阀的第二个排出口和事故泄漏用的收集池的第一进水管相连通,收集池的第二进水管和第三电磁阀的排出口相连接,收集池内有和控制器相连的液位计,沉淀池的排出口接第一电磁阀,第一电磁阀上有第一排放口和第二排放口,第一电磁阀的第一排放口与净化器的进水管相连接,净化器的出水管和第一电磁阀的第二排放口分别与边沟相连通。
本发明效果好,可实现即时识别,有效解决了安全隐患及易引发污染事故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U形检测管的结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净化器的结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净化器的结构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收集池的结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由图1-图5给出,本发明的结构是,控制器1分别与摄像头3、第一电磁阀4、雨雪传感器6、第二电磁阀7、超声波流量计8和第三电磁阀10相连接,控制器经路由器2接监控器14,超声波流量计贴装在U形检测管9的外壁上,U形检测管内有和控制器相连的第二传感器,U形检测管分别和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10相连通,第二电磁阀的第一个排出口和沉淀池11相连通,第二电磁阀的第二个排出口和事故泄漏用的收集池12的第一进水管相连通,收集池的第二进水管和第三电磁阀的排出口相连接,收集池内有和控制器相连的液位计5,沉淀池的排出口接第一电磁阀,第一电磁阀上有第一排放口和第二排放口,第一电磁阀的第一排放口与净化器13的进水管22相连接,净化器的出水管23和第一电磁阀的第二排放口分别与边沟15相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交通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河南省交通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639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手持式激光酒驾遥测预警系统
- 下一篇:一种带有扩散垒的活性炭盒采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