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间位取代苯基萘并吡喃类光致变色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63900.1 | 申请日: | 2012-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175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侯信;张会京;孟继本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311/92 | 分类号: | C07D311/92;C09K9/0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王秀奎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间位 取代 苯基 吡喃类光致 变色 化合物 制备 方法 | ||
1.间位取代苯基萘并吡喃类光致变色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下述步骤进行:
第一步,萘并吡喃-2-酮的合成,利用2-羟基-1-萘醛、无水乙酸酐和无水乙酸钠反应体系反应生成萘并吡喃-2-酮
第二步,间位取代苯基萘并吡喃类光致变色化合物的合成,首先利用镁屑和间位取代溴苯在四氢呋喃中反应,再将产物与萘并吡喃-2-酮在四氢呋喃中反应,蒸除四氢呋喃,再加入甲苯萃取,干燥过滤后形成甲苯溶液,避光回流2~5小时,蒸去甲苯,用重结晶或柱层析分离,制得间位取代苯基萘并吡喃类光致变色化合物产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位取代苯基萘并吡喃类光致变色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来说:
(1)将7~10质量份的2-羟基-1-萘醛,10~15质量份的无水乙酸酐和8~10质量份的无水乙酸钠先后加入到装有机械搅拌、回流冷凝管的三口烧瓶中,升温至160~170℃,回流6~8小时,TCL跟踪监测,待反应物点消失后,停止加热,冷却后,加入饱和的碳酸钠水溶液中和未反应的乙酸酐,调节PH至7,加入氯仿,溶解生成的固体,分液,用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蒸去氯仿,加入石油醚,使产生沉淀,过滤,固体干燥,所得产物萘并吡喃-2-酮的m.p.115~116℃,产率为85~90%;
(2)在氮气保护下,100ml三口瓶中,加入1~1.5质量份的镁屑,加入无水乙醚,使恰好没过镁屑,搅拌下,先滴加些许由7~8质量份的间位取代溴苯和15ml无水乙醚混合而成的溶液,温热反应瓶至反应开始,再滴加剩余的由7~8质量份的间位取代溴苯和15ml无水乙醚混合而成的溶液,保持体系回流,至全部滴加完毕,继续保持回流,直至镁屑反应完;
(3)向步骤(2)的反应体系中滴加1~2质量份、溶于15~20ml无水四氢呋喃的由上述第一步制得的萘并吡喃-2-酮,滴加完毕,继续回流5~8小时,TCL跟踪监测,直至原料点消失,停止加热反应,蒸除四氢呋喃,加入饱和的氯化铵使溶液,以水解未反应的格林亚试剂,加入甲苯萃取,用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由此形成的甲苯溶液,避光回流2~5小时,蒸去甲苯,用重结晶或柱层析分离,制得间位取代苯基萘并吡喃类光致变色化合物产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6390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