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加工细长推杆的注塑模具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62061.1 | 申请日: | 2012-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019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沈冬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雅尔塑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B29C45/2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64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胥***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工 细长 推杆 注塑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具,尤其是一种加工细长推杆的注塑模具,属于注塑模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塑料制品的广泛应用,现有的注塑模具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生产和生活需要,注塑模具也向着高产量、高效率、高质量改进。但是,仍然有一些注塑件,因为其自身形状构造的因素,而提高不了加工、成型效率。例如附图1中所示的,是应用在医药领域中,用来静脉注射针筒上的推杆,它的整体粗细不均匀,头段Q处的直径为4毫米、后段H处的直径为2毫米。在利用现有注塑模具加工这类又细又长的注塑件时,因为它两端的直径和长短的相差都比较大,相对于模仁上的型腔要求也极其细长,很难做到高产量;而且,注塑件在脱模时,顶出机构经常顶断注塑件,不仅提高不了加工成型的效率,还造成了很大的报废率。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了一种加工细长推杆的注塑模具,其能够提高加工产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产品报废率。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加工细长推杆的注塑模具,包括定模板、动模板、动模仁、定模仁、顶出机构、热流道系统、动模中间镶块和定模喷嘴框;所述动模板上的动模仁和与之相配合的定模板上的定模仁之间形成型腔;所述定模仁和动模仁为四对,且每对模仁均矩形阵列地排列在定模板和动模板上;所述每对模仁的浇注口都位于模板的中间位置;所述动模中间镶块为两块,且均固定在动模板上;所述定模板上,与动模中间镶块相对应的位置上,均设有定模喷嘴框;所述定模喷嘴框和动模中间镶块,均位于模板的中间位置,且位于两对模仁的浇注口之间;所述定模喷嘴框中设有多个喷嘴;所述喷嘴均与型腔的浇注口相通;所述热流道系统中的热熔体通过喷嘴注入型腔中;所述每对模仁上均设有多个型腔,且每个型腔都设有一个浇注口;所述每个型腔都根据注塑件的粗细情况,由多对镶块组合而成;所述顶出机构包括有顶杆,且顶杆为多个;所述型腔的头端和尾端各设一个顶杆,型腔中部、以及型腔粗细过渡段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顶杆。
优选的,所述每对模仁上均设有六个型腔。
优选的,所述每对模仁中的型腔都是由定模头部镶块、动模头部镶块、定模型腔镶块、动模型腔镶块组成;所述定模头部镶块和动模头部镶块相对应设置;所述定模型腔镶块和动模型腔镶块相对应设置。
优选的,所述每个型腔中的顶杆均为四个;所述每个动模头部镶块中设有一个顶杆;所述每个动模型腔镶块中设有三个顶杆,分别位于动模型腔镶块的两端,以及靠近动模头部镶块的一侧。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发明的加工细长推杆的注塑模具,在定模板和动模板上设有均布排列的四对模仁,每对模仁上又设有六个型腔,采用热流道侧浇注系统一次注射合模后,就能够加工二十四个产品,大大提高了加工产量;而且,每个型腔都根据注塑件的粗细情况,由两对镶块组成,每个型腔底部还设有四个顶杆,在注塑件被顶出时不会因顶断而造成产品报废,有效地保证了产品质量,提高了加工效率,降低了产品的报废率。本发明的加工细长推杆的注塑模具,其结构紧凑,产量大,且有效保证了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l为本发明的待加工推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注塑模具合模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附图2中A处的放大图;
附图4为本发明注塑模具中动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附图4中B处的放大图;
其中:Q、推杆头段;H、推杆后段;1、定模板;2、动模板;3、定模型腔镶块;4、动模型腔镶块;5、动模中间镶块;6、型腔;7、动模底板;8、动模顶板;9、动模顶垫板;10、顶杆;11、定模分流板框;12、定模喷嘴框;13、复位杆;14、弹簧;15、定模头部镶块;16、动模头部镶块;17、动模仁;18、浇注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说明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雅尔塑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雅尔塑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6206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