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转炉溅渣护炉效果的镁碳球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56490.8 | 申请日: | 2012-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40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关春立;王明春;李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化市宇鑫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5/36 | 分类号: | C21C5/36;C21C5/44 |
代理公司: | 通化旺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22205 | 代理人: | 王伟 |
地址: | 134003 吉林省***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转炉 溅渣护炉 效果 镁碳球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冶金炼钢转炉溅渣护炉改质剂,即一种提高转炉溅渣护炉效果的镁碳球。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转炉出钢后,由于受钢液和渣液的侵蚀和冲击,炉衬受到侵蚀,出钢后一般都需要对炉衬进行修补,现在通常使用转炉溅渣方法来护炉,使用此方法需要加入炉渣改质剂,使炉渣具有合适的粘度和耐火度,传统的转炉炉渣改质剂为含碳轻烧镁球,溅渣过程中向炉渣中加入这种改质剂后,含碳轻烧镁球大多不能熔化,无法充分、有效地与炉渣发生反应,炉渣改质效果不理想,溅渣结束后,大部分没有来得及反应的含碳轻烧镁球最终随炉渣一起倒掉,造成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改质剂利用率更高,护炉效果更好的提高转炉溅渣护炉效果的镁碳球。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高转炉溅渣护炉效果的镁碳球原材料组成及质量百分比如下:C:30~40%,MgO:50~60%,H2O:5~10%。C(碳)为石墨(含碳量≥95%)或者焦粉(含碳量≥80%),MgO还可以是轻烧镁粉(MgO含量≥70%),镁碳球的性能指标为体积密度为1.1~2.0g/cm3,粒度为20~40mm,降低镁碳球体积密度,有利于液体炉渣向镁碳球内渗透以促进反应的进行,控制镁碳球湿度在最佳范围,使镁碳球中的水份在接触到高温炉渣后迅速蒸发,体积膨胀,使镁碳球发生爆裂变成细小颗粒,有利于和炉渣迅速发生改质反应。镁碳球适用于各种吨位的转炉炼钢生产中,在实施溅渣护炉操作期间对炉渣进行改质,以改善溅渣效果,提高转炉炉龄。
镁碳球制法:搅拌混匀→压密→筛分→压球→筛分→成品装运。球体更方便转炉炼钢加料系统的运输、贮存、加料操作,如果采用粒度5mm以下的散料,在加入转炉过程中大部分会被转炉除尘系统吸走,降低了改质剂的利用率。
本发明的优点是:1、镁碳球通过降低体积密度,控制湿度,加入渣中可迅速爆裂,达到充分熔化、反应的效果,可实现炉渣迅速、充分改质,提高溅渣效果和改质剂利用率。2、与传统的炉渣改质剂含碳轻烧镁球(碳含量5%~10%)相比,镁碳球增加了更多的碳含量(碳含量30%~40%),有利于碳和渣中氧化铁发生充分的还原反应,可明显降低渣中氧化铁含量,降低炉渣氧化性,提高炉渣粘度和溅渣护炉效果。3、镁碳球中保持较高的氧化镁含量,有利于提高炉渣中氧化镁含量,使溅渣后黏附到炉衬上的高镁炉渣层具有较强的抗侵蚀性能,达到护炉的效果。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镁碳球:石墨:30%,MgO:60%,H2O:10%。
实施例2
镁碳球:石墨:35%,MgO:55%,H2O:10%。
实施例3
镁碳球:石墨:40%,MgO:55%,H2O:5%。
实施例4
镁碳球,焦粉:30%,MgO:60%,H2O:10%。
实施例5
镁碳球:焦粉:35%,MgO:55%,H2O:10%。
实施例6
镁碳球,焦粉:40%,MgO:55%,H2O:5%。
转炉出钢结束后,将炉渣保留在炉内,倾动炉体恢复到吹炼时的垂直位置后,根据转炉终点钢中氧含量的高低(氧含量越高加入量越多),向炉渣中加入3公斤/吨钢出钢量~7公斤/吨钢出钢量的镁碳球,然后用氧枪向炉渣中吹入高压氮气,开始溅渣护炉操作。在炉渣、镁碳球和高压氮气射流的卷混过程中,炉渣与镁碳球发生改质反应,低氧化铁含量、高镁含量、粘度高的炉渣被溅到炉衬上形成一层高熔点的炉渣保护层,进而在下一炉钢的生产过程中发挥抵御钢、渣侵蚀保护炉衬的作用。使用提高转炉溅渣护炉效果的镁碳球提高改质剂与炉渣的反应速度,实现短时间内炉渣迅速、充分改质,降低炉渣中氧化铁含量,提高渣中氧化镁含量,提高炉渣粘度,提高溅渣护炉效果,改善转炉炉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化市宇鑫耐火材料有限公司,未经通化市宇鑫耐火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5649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