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保橡胶油及其组合工艺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52616.4 | 申请日: | 2012-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59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杨文中;蔡烈奎;马莉莉;王凯;张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气开发利用公司;中海油(青岛)重质油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G67/14 | 分类号: | C10G67/14;C08K5/01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保 橡胶 及其 组合 工艺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保橡胶油及其组合工艺制备方法,属于石油化工领域。
背景技术
在橡胶合成或橡胶加工过程中使用的油品,统称为橡胶油。橡胶油作为一种重要的助剂,在橡胶工业被广泛应用。橡胶充油后,加工性能和使用性能得到改善,同时增加了橡胶的产量,降低了成本。近年来国内轮胎工业发展迅猛,中国作为轮胎制造大国,轮胎用油已成为橡胶油最大的应用领域,国产轮胎三分之一以上出口海外。
中国专利申请CN87105674A采用催化裂化重馏分油经沉降或过滤后得到的澄清油作为橡胶油。中国专利申请CN1570037A公开了一种高芳烃橡胶油的生产工艺,其用掺渣量20%的催化裂化循环油为原料,润滑油糠醛精制装置的抽出液作为溶剂进行精制,抽出油作为橡胶油。采用上述方法生产的高芳烃橡胶油,胶质和多环芳烃含量均很高。近年来环境保护的呼声越来越高,绿色环保材料的应用倍受重视,传统高芳烃橡胶油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以及对环境的污染引起了各国政府及研究人员的极大重视。欧盟2005/69/EC指令已实施,要求在轮胎生产中全面禁用有毒橡胶油。美国专利申请US6878263以生产润滑油的馏分油为原料,进行溶剂精制,抽出液经降温沉降,得到二次精制液,二次精制液回收溶剂后,作为环保橡胶油。美国专利申请US6802960以糠醛、苯酚和N-甲基吡咯烷酮中的一种为溶剂,采用两段溶剂精制的工艺,生产多环芳烃含量小于3%的环保橡胶油。美国专利US6110358以环烷基馏分油为原料,经一段加氢处理—蒸馏—溶剂精制的工艺,生产环保橡胶油。
综上,现有技术以馏分油为原料,生产满足欧盟环保要求的橡胶油时,存在目标产品收率低或目标产品芳碳含量(CA值)低的问题,馏分油没有被合理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环烷基馏分油制备环保橡胶油及其组合工艺方法,使环烷基馏分油中不同组分生产具备不同特性的产品,特别是涉及到一种高品质环保橡胶油的生产工艺。
为此,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环保橡胶油的组合工艺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环烷基馏分油置于第一个溶剂精制塔中进行溶剂精制,在所述第一个溶剂精制塔的塔顶得到一次精制液,塔底得到一次抽出液;
(2)将所述一次精制液通入至第二个溶剂精制塔中进行溶剂精制,在所述第二个溶剂精制塔的塔顶得到二次精制液,塔底得到二次抽出液,回收溶剂后,得到二次抽出油;
(3)将所述二次抽出油进行加氢处理得到加氢处理油;将所述加氢处理油进行蒸馏,去除轻质馏分,得到所述环保橡胶油。
上述组合工艺制备方法中,所述环烷基馏分油为环烷基原油经常减压蒸馏得到的减压馏分油,以GB/T 9168方法测定,所述环烷基馏分油的2%点大于330℃,97%点小于540℃;以ASTM D2140方法测定,所述环烷基馏分油的碳型分析的CA值大于10%;以GB/T 510方法测定,所述环烷基馏分油的凝点小于20℃。
上述组合工艺制备方法中,所述环烷基馏分油的2%点大于350℃,97%点小于530℃;碳型分析CA值大于15%;凝点小于15℃,优选小于10℃。
上述的组合工艺制备方法中,步骤(1)和步骤(2)中,所述溶剂精制的溶剂均可为水和组分a的混合物,所述组分a可为糠醛、苯酚和N-甲基吡咯烷酮中的一种,首选糠醛;所述溶剂中,所述组分a的重量百分含量可为95.0~99.8%,水的重量百分含量可为0.2~5.0%,所述溶剂的组成如由96%糠醛和4%水组成、由99.5%糠醛和0.5%水组成、由98%糠醛和2%水组成或由99.7%糠醛和0.3%水组成等。
上述的组合工艺制备方法中,步骤(1)中,所述溶剂精制的溶剂与所述环烷基馏分油的质量份数比可为(0.5~1.5)∶1,如0.6∶1或1.0∶1等;步骤(2)中,所述溶剂精制的溶剂与所述环烷基馏分油的质量份数比可为(2.0~3.5)∶1,如2.6∶1或3.2∶1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气开发利用公司;中海油(青岛)重质油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气开发利用公司;中海油(青岛)重质油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5261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