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线通信路径选择方法和选择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52594.1 | 申请日: | 2012-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847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猪膝裕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佳能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B7/08 | 分类号: | H04B7/08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李颖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通信 路径 选择 方法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选择从源节点到目的地节点的数据的多个无线通信路径的无线通信路径选择方法和选择设备。
背景技术
通常,作为用于在借助无线通信路径(其中通信状态容易改变)连接的多个节点之间获得稳定的数据传输的手段,采用了使用多个不同通信路径传输相同数据的方法。
在日本专利公开No.8-321799中,具有多个天线(具有指向性的不同方向)的传输节点通过选择预定的天线、通过第一通信路径将数据传输到接收节点,在发生接收错误时选择另一天线,以切换到第二通信路径,然后发射数据。
然而,在常规技术中,要选择的多个通信路径只具有指向性的不同方向,而有多少通信路径在空间上彼此接近则不被考虑。因此,当要使用的多个通信路径在空间上彼此接近时,如果在通信路径的途中有任何障碍物,则多个通信路径可能被同时中断。结果,虽然使用了多个通信路径,但是,常常不能改善数据传输可靠性。
在常规技术中,由于在发生错误时是通过切换通信路径来重新传输数据,因此,数据传输延迟得不到保证。因此,当不能通过重新传输处理在有效时段内接收数据时,这对需要实时性的应用产生影响。例如,当传输诸如视频数据或音频数据之类的在时间上连续的流数据,并且接收端连续地播放它时,发生数据缺失,从而引起播放视频数据的干扰或播放音频数据的中断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用于在使用具有指向性的不同方向的多个无线通信路径传输数据时,选择遭受较小的传输延迟并且几乎不会被中断的无线通信路径的组合的设备和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路径的选择方法,用于选择从源节点延伸到目的地节点的无线通信路径,所述方法包括:用于确定由从源节点延伸到目的地节点的无线通信路径占用的带宽量的确定步骤;以及基于无线通信路径之间的空间距离来从无线通信路径的组合中选择其中相对于无线通信路径的组合的带宽量小于预定阈值的无线通信路径的多个组合的选择步骤。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选择从源节点延伸到目的地节点的无线通信路径的选择设备,包括:用于确定由从源节点延伸到目的地节点的无线通信路径占用的带宽量的确定装置;以及基于无线通信路径之间的空间距离来从无线通信路径的组合中选择其中相对于无线通信路径的组合的带宽量小于预定阈值的无线通信路径的多个组合的选择装置。
通过下列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方面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网络配置的示例的视图;
图2是示出了源节点的内部布局的示例的框图;
图3是示出了目的地节点的内部布局的示例的框图;
图4是用于说明节点的天线控制的视图;
图5A和5B是示出了通信帧的配置示例的视图;
图6A和6B是示出了用于确定通信路径的过程的图表;
图7A到7D是示出了通信路径选择过程的流程图;
图8示出了QoS(服务质量)表的示例;
图9是示出了QoS级别、调制方法、以及占用的时隙的数量之间的关系的表;
图10是示出了调制方法以及占用的时隙的数量的判断结果的表;
图11是示出了通信路径和通信链路之间的对应关系的表;
图12A和12B是示出了要被排除的通信路径和角度差的组合的表;
图13A示出了最终选择的通信路径,而图13B示出了时隙分配;
图14是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网络配置的示例的视图;
图15示出了QoS表的示例;
图16是示出了通信链路候选的表;
图17是示出了通信路径的占用的时隙的数量的表;
图18是示出了通信路径的组合的表;
图19A示出了最终选择的通信路径,而图19B示出了时隙分配;
图20是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网络配置的示例的视图;
图21是示出了中继节点的内部布局的示例的框图;
图22示出了QoS表的示例;
图23是示出了通信链路候选的表;
图24是示出了通信路径的占用的时隙的数量的表;
图25A是示出了要被排除的通信路径的组合的表,而图25B是示出了角度差的表;
图26A示出了最终选择的通信路径,而图26B示出了时隙分配;
图27是示出了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网络配置的示例的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佳能株式会社,未经佳能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5259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