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稻田养殖成蟹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44666.8 | 申请日: | 2012-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241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马旭洲;王昂;王武;汪清;于永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卓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2 | 代理人: | 金重庆 |
地址: | 201306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稻田 养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生态养殖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稻田养殖成蟹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水稻种植环境的恶化,病害、虫害、草害发生日趋严重,传统生产中,化肥、农药已成为保证水稻产量的主要手段。造成的环境污染,产值低下,增效缓慢。而池塘、湖泊等养殖河蟹被扣上了污染水质,破坏生态环境的帽子。发展新型的水稻种植和河蟹养殖技术迫在眉睫。
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开始利用稻田区域生态资源的优势进行河蟹养殖,发展生态种养技术,力创“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的增产、增收产业。
一方面,稻田养殖成蟹防治水稻病虫草害、稻田养殖河蟹的增产增效。另一方面,天然河蟹有着丰富的营养物质,已经成为人们餐饮中的一道美食,随着环境改变,天然河蟹日趋减少,早已不能满足人们需要。
中国专利文献CN100361571C公开了一种利用生态调控在稻田养蟹的方法,采用在稻田中先施于50%底肥,然后再放入新水在田地里养河蟹,用稻田地内水生动植物及附加饵料为食,排泄物又可作为稻田的有机肥料,该方法从饲养期至河蟹捕捞期全过程通过调控河蟹密度实现田地无害,不但实现了水稻丰收又可获得河蟹高产,还可充分利用土地及水资源进行生态调控。中国专利文献CN102326520A公开了一种稻田养殖河蟹的新方法,包括稻田养蟹适宜水稻和河蟹品种的选择、开挖蟹沟、设置防逃设施、塑料大棚暂养蟹种、水稻栽培、蟹苗放养、水稻栽培管理、河蟹饲养管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稻田养殖成蟹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稻田养殖成蟹的方法,采用水稻、一龄蟹种、大豆三位一体的立体生态种养模式,包括如下步骤:
(1)选择养殖成蟹的稻田;
(2)选择一龄蟹种并进行暂养;
(3)稻田施肥:所述稻田在耙地前一次性施入底肥;
(4)稻田内挖蟹沟和进排水系统:水稻秧苗移栽前,在稻田的四周挖出深30-40cm、宽50-60cm的环形蟹沟;
(5)栽插水稻:所述水稻的栽插采用大垄双行的栽种模式移栽秧苗,所述的大豆种植在稻田的田埂上;
(6)养蟹稻田和一龄蟹种的清整消毒:放养一龄蟹种前分别对养蟹稻田和蟹种进行清整消毒;
(7)适时放养:将清整消毒的一龄蟹种放入清整消毒后的养蟹稻田中进行养殖;
(8)蟹种的投喂和成蟹的采收:根据河蟹的生长情况进行投喂和采收。
所述的步骤(1)中养殖成蟹的稻田选在靠近水源、水质好、无污染、排灌方便、保水力和保肥性能强、汛期不被淹没、连片面积较大的低洼、浅滩,所述的水稻种子选择抗病虫害、抗倒伏、耐盐碱、耐肥力、优质高产的品种,如辽星1号、盐丰47和盐丰456。
所述的步骤(2)中一龄蟹种暂养的田块或暂养池在放蟹前先进行清整消毒,所述的一龄蟹种的暂养密度为 100-120kg/亩。
所述的步骤(3)中的底肥为生物菌性有机肥,每亩施肥60-70千克。
所述的步骤(4)中环形蟹沟的外环形沟均距离田埂40-60cm处,所述的进排水系统的在田埂进水口和排水口的位置挖在稻田相对两角的田埂上。
所述的步骤(5)中大垄双行的小垄行距为17-23cm,大垄行距为37-43cm。
所述的步骤(6)中一龄蟹种清整消毒的方法是采用18-23g/m3的高锰酸钾浸浴5-10min。
所述的步骤(7)中蟹种放入稻田的蟹沟内进行养殖,放养时间为每年6月中旬,放养后定期泼撒EM菌,所述的定期泼撒EM菌为每半个月到一个月向稻田的蟹沟泼撒一次EM菌。
所述的步骤(8)中蟹种的投喂为每天定点、定时投喂一次饵料,投喂量即干物质量为河蟹放养时总体重的3%-5%;所述的河蟹的投喂在7月中旬前投喂颗粒饲料,7月中旬到8月中旬投喂颗粒饲料和青饲料,在8月中旬到9月中旬后投喂颗粒饲料和鲜活饵料;所述的成蟹的采收时间为9月底至10月初。
本发明优点在于:
1、本发明的稻田养殖成蟹的方法是一种利用水稻、害虫、河蟹等生物之间形成的生物链的互控互促作用,并根据水稻各生育规律和生物的有机结合,改善稻蟹共生生态环境,实现稻蟹产品无公害化、营养化的一项种养新技术;
2、在稻田外围种植大豆,合理的利用了空间、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实现了稻田的立体生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洋大学,未经上海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4466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