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循环用于橡胶轮胎制造中的保鲜隔离层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38829.1 | 申请日: | 2012-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020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卢建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卢建忠;卢圆圆 |
主分类号: | B29D30/38 | 分类号: | B29D30/38 |
代理公司: | 江苏英特东华律师事务所 32229 | 代理人: | 朱建国;邵鋆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循环 用于 橡胶轮胎 制造 中的 保鲜 隔离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橡胶轮胎制造中间保鲜工艺所使用的保鲜材料,具体是指可循环使用于轮胎橡胶片保鲜隔离层的结构。
背景技术
橡胶轮胎是由若干层橡胶片热压而成,在橡胶轮胎的制作工艺中,橡胶片需要与空气隔离,避免橡胶片与空气、其他气体和杂物接触发生氧化及污染,现有的橡胶片是用聚乙烯薄膜保鲜隔离。在橡胶片热压复合时,聚乙烯保鲜膜的任务完成而弃之。聚乙烯保鲜膜只能一次性使用的原因是,在聚乙烯保鲜膜与橡胶片剥离时,由于保鲜薄膜的固有特性,聚乙烯保鲜膜会出现变形、皱折、穿孔等现象。
中国专利“CN02266375.4一种可重复使用的塑化型隔离衬(垫)布”公开了包括聚丙烯编织布为基本骨架,在聚丙烯编织布基本骨架的一面或两面涂覆有平整光滑的聚乙烯或聚丙烯或聚乙烯和聚丙烯混合料薄膜。其主要有以下缺点:1、聚丙烯编织布成本高;2、在聚丙烯编织布上喷涂聚乙烯或聚丙烯材料难以粘合;3、用聚丙烯编织布作为骨架,喷涂聚乙烯后,隔离衬(垫)布不平整;4、工艺复杂,不能一次成型,生产成本高。到目前为止未能形成批量生产,现轮胎行业的生产工艺中没有采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新的可循环用于橡胶轮胎制造中的保鲜隔离层。其产品结构简单实用,制造方法简便、可控,从而大大降低了轮胎制造行业的生产成本。保鲜隔离层的复合材料采用同类物质,解决了废弃保鲜隔离层回收利用问题,具备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绿色环保的社会价值。
本发明的可循环用于橡胶轮胎制造中的保鲜隔离层由两层塑料面层,一层位于两层塑料面层中间的塑料编织丝网,塑料面层采用流涎法制备,在塑料面层热压同时将塑料编织丝网一次性固化复合而成。塑料编织丝网的作用相当于混凝土中的钢筋结构。塑料面层的材料可根据轮胎制造的需要,主要选用聚烯烃类或可以制造薄膜的其他材料。塑料编织丝网的单丝截面为圆形,直径为0.05毫米至0.35毫米之间,单丝与单丝之间的纵向和横向中心间距为单丝直径的10至35倍。由于塑料编织丝网的单丝经过单向拉伸处理,而单丝截面为圆形,塑料编织丝网的保鲜隔离层具有很高的拉伸强度。塑料编织丝网的材料也可选用与塑料面层同类,但要物理特性较好的材料。例如塑料面层选择聚乙烯,塑料编织丝网也可选用聚乙烯,但是塑料面层选择了低密度聚乙烯,塑料编织丝网则选择高密度或线性聚乙烯材料,该技术方案提高塑料编织丝网的拉伸强度,降低塑料编织丝网的伸长率。同类物质的优点是热压后结构牢固,也便于废料回收。保鲜隔离层厚度为0.2毫米至1毫米之间。保鲜隔离层在橡胶轮胎制作过程中,将保鲜隔离层连同橡胶片一起同时成卷,当两层橡胶片粘合时,保鲜隔离层与轮胎橡胶片剥离,剥离的保鲜隔离层由于有编织丝网的支撑不易拉伸、变形或破损,在下次可以重复使用。
本发明的保鲜隔离层的优点是:由于两层塑料面层中间带有塑料编织丝网,保鲜隔离层既柔软可卷曲,又有抗拉强度不易皱折、变形、穿孔等特性。若轮胎生产企业使用本发明保鲜隔离层后,可节省原来使用一次性聚乙烯保鲜膜费用近三分之二。是一种方便、实用,提高轮胎制造质量和效率的保鲜隔离层。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的实施例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发明塑料面层1、2,塑料编织丝网材料3为同种材料,例如同为聚乙烯、聚丙烯或其他塑料材料。也可选用两种不同的材料,例如面层为聚乙烯、聚丙烯及其他可以制造薄膜的材料,而塑料编织网可以选用其他与面层不同的能拉丝的塑料材料,但塑料编织丝网3材料的拉伸强度应高于塑料面层1、2,伸长率也应低于塑料面层。
实施例2
本发明的塑料编织丝网3单丝采用圆形聚乙烯单丝或聚丙烯单丝。采用聚乙烯材料时,则选择相对于塑料面层1、2而言的高密度聚乙烯或线性聚乙烯。编织丝网3的单丝直径为0.08毫米至0.2毫米之间。塑料编织丝网3的单丝中心间距、单丝直径和单丝材料的选用将根据不同的使用场合合理选取。其目的是提高保鲜隔离层的抗拉强度,减少伸长率,提高重复使用效率。
实施例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卢建忠;卢圆圆,未经卢建忠;卢圆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3882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去除工业硅中硼磷杂质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防污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