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窖香调味酒及其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34687.1 | 申请日: | 2012-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184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卢中明;刘小刚;涂飞勇;易彬;马蓉;周德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泸州品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G3/04 | 分类号: | C12G3/04;C12G3/12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 51124 | 代理人: | 柯海军;武森涛 |
地址: | 646000 四川省泸***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味 及其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窖香调味酒及其生产方法,属于酿酒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浓香型白酒酿造是采用泥窖窖池发酵。窖池窖泥中含有丰富的产香味酿酒功能微生物菌群,尤其随着窖池连续使用时间的增长,窖池内酿酒功能微生物越加丰富,产生的香味成分越多,即有“窖老生香”的说法。窖泥是浓香型白酒香味成分产生的主要场所,在窖池内越是靠近窖泥处越具有窖泥产生的香味物质,即窖香味。其中,靠近或贴近窖壁泥和窖底泥的糟醅,具有突出的窖香味。窖香味是浓香型白酒风格形成的关键组分,窖香味调味酒也是浓香型白酒勾调中的重要调味酒源。因此,窖壁泥糟和窖底泥糟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
然而,在实际生产中,并没有很好地利用窖壁泥糟和窖底泥糟。在起窖过程中,一方面窖壁泥糟和窖底泥糟往往被清扫混入整个窖泥的糟子中,另一方面窖壁泥糟和窖底泥糟大多粘黏在窖壁泥和窖底泥上,没有清扫干净,经长期残留容易导致碳化现象,影响窖壁泥和窖底泥吸收糟醅中的营养,甚至导致窖壁泥和窖底泥的退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产窖香调味酒的方法。
本发明生产窖香调味酒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在起底糟(底糟即窖池底部的糟醅,起底糟即为从窖池底部取出糟醅的过程)时,将靠近窖池底部占窖池总体积≤1/4且不为0的糟醅收集,单独放置,记为堆A;
b、将窖底泥上残留的糟醅收集,单独放置,记为堆B;
c、将窖壁泥上残留的糟醅收集,单独放置,记为堆C;
d、堆A、B、C可以分别拌合熟糠(经蒸汽蒸馏或其他热处理后去除生糠味或其果胶质分解80%以上的糠壳即为熟糠)至糟醅含水量为55~60wt%(如果糟醅含水量本身就较低,则就不必再拌合熟糠),并单独堆放;
e、将拌合熟糠后的糟醅装入甑桶内,蒸馏取酒,得到窖香调味酒。
其中,本发明生产窖香调味酒的方法,e步骤中拌合熟糠后的糟醅装入甑桶时,优选按堆A、B、C的次序先后装入甑桶内,然后蒸馏取酒。由于靠近窖泥或者接触窖泥的糟醅所附有的窖泥香味较浓,堆B直接与窖底泥接触,堆C直接与窖壁泥接触,故而所具有窖香味均窖浓,但各自香味有所差异,毕竟窖底泥和窖壁泥香味存在不同。堆A是在堆B糟上面的糟醅,与窖底泥距离略远,故而附有的窖底泥香味略有欠缺。按堆A、B、C的次序先后装入甑桶内,在蒸馏过程中甑桶内,蒸汽由下而上将糟醅香味提取而出,并逐渐得到浓缩,浓缩的乙醇等有机组分有利于将处于甑桶上部的堆B和堆C中香味物质提取,从而实现最大化地提取与窖泥直接接触的堆B和堆C中的窖香味成分。
本发明还提供了由上述方法生产的窖香调味酒。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将窖壁泥糟和窖底泥糟各自集中收集起来,有利于发挥窖壁泥糟和窖底泥糟所具有的窖香味为特征,即窖壁泥香和窖底泥香,并通过与底糟共同上甑,实现对窖壁泥糟和窖底泥糟窖香味的有效提取,并且以底糟本身所具有的优质调味酒特征,形成窖香味浓郁的调味酒,从而实现对窖壁糟和窖底糟的资源化利用。同时,窖壁泥糟和窖底泥的清扫干净,有利于窖壁泥和窖底泥接触新鲜糟醅的营养成分,实现“以糟养窖”,有效避免窖泥退化现象,提高了窖池质量。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生产窖香调味酒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在起底糟(底糟即窖池底部的糟醅,起底糟即为从窖池底部取出糟醅的过程)时,将靠近窖池底部占窖池总体积≤1/4且不为0的糟醅收集,单独放置,记为堆A;
b、将窖底泥上残留的糟醅收集,单独放置,记为堆B;
c、将窖壁泥上残留的糟醅收集,单独放置,记为堆C;
d、堆A、B、C可以分别拌合熟糠(经蒸汽蒸馏或其他热处理后去除生糠味或其果胶质分解80%以上的糠壳即为熟糠)至糟醅含水量为55~60wt%(如果糟醅含水量本身就较低,则就不必再拌合熟糠),并单独堆放;
e、将拌合熟糠后的糟醅装入甑桶内,蒸馏取酒,得到窖香调味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泸州品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泸州品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346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