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3D格式转换系统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33122.1 | 申请日: | 2012-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824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陈立承;巫震伟;阙鑫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T15/00 | 分类号: | G06T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史新宏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格式 转换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3D格式转换系统和方法,且特别涉及一种使用电子设备的图形处理单元的着色器来执行3D格式转换的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多媒体系统、计算机游戏、3D电视广播系统等方面的应用和成长,使得3D内容产业在近年来颇有发展。因应于3D内容,具有3D播放能力的播放装置应运而生。
目前,有许多种3D显示源及格式被使用。当3D面板要显示一个3D源时,将该3D源动态地转换为该3D面板所支持的一种3D显示格式。因此,需要在3D面板上设计并且建立一个新模块或者显示芯片组,以将3D源从一格式转变成3D面板所支持的合适格式。不过,考虑到芯片组复杂性和设计时间及花费,被支持的3D显示格式的数量是有限的。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3D格式转换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3D格式转换系统,其包括:一3D面板,其支持至少一3D显示格式;一帧(frame,又称之为“讯框”)缓冲器;以及一图形处理单元,其包含并行处理图像数据的多个着色器,使用纹理串流取得一个3D源,使用该着色器将该3D源转换为该3D面板所支持的一3D显示格式,将该已转换的3D源输出至该帧缓冲器。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3D格式转换方法,适用于一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包含具有并行处理图像数据的多个着色器的一图形处理单元,该方法包括:通过该图形处理单元,使用纹理串流取得一个3D源;使用该着色器将该3D源转换为该3D面板所支持的一3D显示格式;以及将该已转换的3D源输出至一帧缓冲器;其中该3D面板从该帧缓冲器取得并显示该已转换的3D源。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着色器的运作参照一着色器程序,其编程该3D源中的一种与该3D面板所支持的3D显示格式的一转换规则。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着色器包含一顶点着色器及一像素着色器。将一电子装置的一屏幕的一高解析平面的顶点输入该顶点着色器,该顶点着色器对每一顶点执行一3D到2D坐标转换。该像素着色器依据该转换规则对该顶点的每一像素执行一纹理查询操作。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该纹理查询操作中,该像素着色器重复定位该平面中所述像素中的一个,并参照该3D源以寻找一像素值,以产生至少一个符合该3D显示格式的完整帧。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3D显示格式通过一接口指定。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图形处理单元能够基于该3D面板传来的一信号,自动决定该3D显示格式。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系统还包括一存储单元,其包含一数据库或一表格以存储该3D面板及该3D显示格式之间的映射关系。该图形处理单元依据该信号及该映射关系决定该3D显示格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图形处理单元更从该3D源的一标头取得该3D源的一种类。
本发明3D格式转换方法可以通过程序代码方式存在。当程序代码被机器载入且执行时,机器变成用以实行本发明的装置。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示,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示意图,显示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3D格式转换系统。
图2A~图2C为本发明3D源种类的示意图。
图3A~图3D为本发明3D显示格式的示意图。
图4为一流程图,显示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3D格式转换方法。
图5为一流程图,显示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使用着色器转换3D源的方法。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3D格式转换系统100
图形处理单元(GPU)110
着色器111
存储单元120
着色器程序121
帧缓冲器130
3D面板140
具体实施方式
提供3D格式转换系统与方法。
图1为一示意图,显示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3D格式转换系统。3D格式转换系统可用于具有3D显示功能的一电子装置,如个人计算机或便携式装置,如个人数字助理(PDA)、智能手机、移动电话、移动上网装置(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或迷你笔记型计算机(Netbook)、车用计算机、数字摄影机、多媒体播放器、游戏装置、或任何种类的便携式运算装置。但是,必须了解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3312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