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以玉米秸秆为碳源合成多孔纳米石墨片的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015920.1 申请日: 2012-01-18
公开(公告)号: CN102583333A 公开(公告)日: 2012-07-18
发明(设计)人: 付宏刚;王蕾;田春贵;孙立;穆光;周卫;田国辉 申请(专利权)人: 黑龙江大学
主分类号: C01B31/04 分类号: C01B31/04;B82Y40/00
代理公司: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代理人: 韩末洙
地址: 150080 黑龙*** 国省代码: 黑龙江;2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玉米 秸秆 碳源 合成 多孔 纳米 石墨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纳米碳材料的制备领域。具体涉及多孔纳米石墨片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玉米秸秆在我国是一类量大而集中的木质纤维素废弃物,年产量达2.5亿吨。然而,玉米秸秆除了作为牲口饲料、“秸秆还田”作肥料外,剩余部分主要用于焚烧。采用焚烧的处理方式不仅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同时也易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给交通与航空带来不便。玉米秸秆做为农业生产的主要下脚料,随着玉米产量的不断提高,也愈来愈多,无法有效利用问题也变得更加突出。

近几年,怎样有效利用玉米秸秆为是成为了当前的关注热点。目前为止,利用以玉米秸秆作为生物转化制取燃料乙醇的原料已引起高度重视,这方面的技术也比较完善。由于米杆秸秆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和木质素,为了进一步提高玉米秸秆中碳的附加值,其在材料科学领域中的应用也应该受到重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玉米秸秆的资源不合理利用而导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从而提供了一种提高玉米秸秆的利用价值的方法,同时也为多孔纳米石墨片的合成提供了一种成本低、方法简单、易于工业化生产的方法。该方法制备的多孔纳米石墨片材料可用于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不仅比容量高,而且内阻低,循环稳定性好。

以玉米秸秆为碳源合成多孔纳米石墨片的方法由以下步骤完成的:

一、按催化剂与溶剂的质量比为0.01~0.6比例将催化剂溶于溶剂中,再按催化剂与玉米秸秆的质量比为0.05~3∶1比例加入玉米秸秆,然后采用超声法、水热法或微波法进行配位,在40~90℃条件下真空干燥4~16h,得到前驱体;

二、以100~1000mL/min的气体流量通入惰性气体作保护气,以1~20℃/min升温至240~400℃,恒温下预碳化2~8h;

三、然后以100~1000mL/min的气体流量通入氮气、氩气或者氦气,以1~15℃/min的升温速度由室温升至600~1400℃,恒温下碳化30min~8h;

四、然后加入质量浓度为5%~36%的硝酸或盐酸中,在70~150℃条件下回流4~24h后,再用蒸馏水洗涤至中性,干燥;得物质A;

五、对步骤四获得的物质A进行物理活化或者化学活化,再用蒸馏水洗涤至中性,干燥;即多孔纳米石墨片。

步骤一中所述的超声法是在超声频率为15~40KHz、超声功率为400~600W条件下,超声时间为30min~4h。步骤一中所述的水热法是在110~190℃条件下,水热时间为4~24h。步骤一中所述的微波法是在微波强度为2.0~10KW的条件下反应1~20min。

步骤五中所述的物理活化方法如下:在气体流量为200~1600mL/min的水蒸气、二氧化碳、氢气或一氧化碳气氛,及活化温度为200~500℃条件下进行物理活化2~48h。步骤五中所述的化学活化法如下:将步骤四中所得到的物质A加入到质量分数为10%~35%的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磷酸、盐酸、硝酸、高锰酸钾、氯化锌或者醋酸锌的水溶液中,在活化温度为80~180℃条件下活化,活化1~5次,每次活化3~12h。

本发明通过调节催化剂的种类、物料配比以及热处理参数等实验条件,可控制备不同尺寸、不同厚度、不同孔结构的多孔纳米石墨片材料。本发明制备的多孔纳米石墨片的直径大小为100nm~20μm,厚度为1nm~150nm,孔径大小为1~20nm。该方法制备的多孔纳米石墨片材料可用于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不仅比容量高(200~300F/g),而且内阻低(0.4~1.6Ω),循环稳定性好(一万次循环后电容量没有衰减)。本发明的方法具有成本低、方法简单、易于工业化生产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试验一方法合成的多孔纳米石墨片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图2是试验一方法合成的多孔纳米石墨片的投射电子显微镜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技术方案不局限于以下所列举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各具体实施方式间的任意组合。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中以玉米秸秆为碳源合成多孔纳米石墨片的方法由以下步骤完成的:

一、按催化剂与溶剂的质量比为0.01~0.6比例将催化剂溶于溶剂中,再按催化剂与玉米秸秆的质量比为0.05~3∶1比例加入玉米秸秆,然后采用超声法、水热法或微波法进行配位,在40~90℃条件下真空干燥4~16h,得到前驱体;

二、以100~1000mL/min的气体流量通入惰性气体作保护气,以1~20℃/min升温至240~400℃,恒温下预碳化2~8h;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大学,未经黑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59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