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行为标签取值的获取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210015333.2 | 申请日: | 2012-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078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贾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30 | 分类号: | G06F17/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余刚 |
地址: | 英属开曼群岛大开*** | 国省代码: | 开曼群岛;KY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行为 标签 获取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行为标签取值的获取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用户和内容的不断增加,用户的行为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分析考量一个用户的维度也越来越多,从传统的静态维度(国家,省份及性别等)向时间等动态维度进行不断扩展,从而形成各种用户的行为标签。在这些行为标签中,常用的是行为和时间组合起来的行为标签,比如,用户的登录行为,根据分析时间维度的不同,能够产生多个用户行为标签,比如,当天是否有登录、本周是否有登录或本月是否有登录等行为标签。
目前,典型的是采用静态行为标签的处理方式,在静态行为标签中,分析人员将需要分析的行为标签整理出来,同时给出各行为标签的定义。开发人员根据这些需求,将相关的行为标签转换为表字段,然后根据标签的定义实现各字段的刷新逻辑。目前,广泛采用的静态标签方法是:一个时间维度对应一个行为标签,对应一个字段,对应一套刷新逻辑。图1为相关技术中静态标签方法的方案设计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相关技术中,任何一个维度的分析都需要经过四个阶段才能真正生效,即:维度的定义、行为标签的定义、表字段的定义和字段的刷新逻辑的实现。
维度定义:分析人员将分析的需求进行固化,转化为时间的集合和行为的集合,例如,(时间)={当天,一月,一周,一年……};(行为)={登录,浏览,购买,搜索……}。
行为标签定义:分析人员将时间段和行为进行两两组合,组成行为标签定义集合。例如,(时间,行为)={(当天,登录),(当天,浏览),(当天,购买),(一周,登录),(一周,浏览)……}={当天有登录,当天有浏览,当天有购买,本周有登录,本周有浏览……}。
表字段的定义:开发人员将所有的标签定义转化为相对应的表字段的集合,并这些集合转换到相应的表上面。例如,{当天有登录,当天有浏览,当天有购买,本周有登录,本周有浏览……}={is_login_day,is_visit_day,is_deal_day,is_login_week,is_visit_week……}。
字段刷新逻辑的定义:为所有的行为表字段提供配套的刷新逻辑。例如,可以通过结构化查询(SQL)实现,SQL实现逻辑如下:Select
Case when Max(yyyymmdd)=tmnc(sysdate)then 1 else 0end as is_login_day,
Case when max(yyyymmdd)>trunc(sysdate-7)and max(Yyyymmdd)<=trunc(sysdate)then 1else 0end as is_login_week,
Case when max(yyyymmdd)>trunc(sysdate-30)and max(yyyymmdd)<=tmnc(sysdate)then 1else 0 end as is_login_month
From用户登录表
Group by member_id;
其中:
“select…from…”为基本的sq1查询结构;
“casewhen…then..else..end”为“当…的时候,就..,否则…”;
max()为“取当前字段的最大值”;
sysdate为“当前日期”;
trunc为“截断到天”;
group by为“按照某列进行分组”。
采用上述的静态标签的方法,当需要增加一个新的分析维度,例如:半个月时,其实现方案如图2所示。从图2可以看出,如果增加一个新的分析维度,需要增加以下的工作量。
维度定义:增加了一个新的时间维度,比如,(时间)={当天,一月,一周,一年,半月……};(行为)={登录,浏览,购买,搜索……}。
行为标签定义:增加了几种新的行为标签组合。例如,(时间,行为)={(当天,登录),(当天,浏览),(当天,购买),(一周,登录),(一周,浏览),(半月,登录),(半月,浏览)……}={当天有登录,当天有浏览,当天有购买,本周有登录,本周有浏览,半月有登录,半月有浏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未经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533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触摸屏远程监控故障诊断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瓦型建筑保温组力型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