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进的米非司酮中间体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15199.6 | 申请日: | 2012-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176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生;吴庆安;周福群;周秋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新华联制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J21/00 | 分类号: | C07J2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工专利事务所 31104 | 代理人: | 应云平 |
地址: | 201419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 米非司酮 中间体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化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进的米非司酮中间体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抗孕激素米非司酮及其类似物现有技术的合成过程中,其丙炔基溴化镁是首先由溴乙烷与金属镁合成乙基溴化镁(CH3CH2MgBr),再与丙炔气反应制取丙炔基溴化镁(CH3C≡CMgBr)。然后使用丙炔基溴化镁向化合物3α,3β-乙撑二氧基-雌甾-5(10),9(11)-二烯-17-酮(I)中引入丙炔基制备米非司酮中间体3α,3β-乙撑二氧基-17β-羟基-(1-丙炔基)-雌甾-5(10),9(11)-二烯(II)(《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9,30,(7)《米非司酮及其类似物在我国的合成进展》),其反应过程如下:
在上述反应中,丙炔基溴化镁的制备是在低温常压条件下通入丙炔气,因温度低使得乙基溴化镁易析晶,造成乙基溴化镁在丙炔气通入后形成气固两相反应,难以进行彻底,并且,需要通入过量的丙炔气,导致丙炔气的过量消耗和环境污染。同时,固相的乙基溴化镁由于反应不完全会与(I)反应降低产物(II)的纯度。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米非司酮中间体制备方法,以提高产率和纯度、降低原料消耗、减少环境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米非司酮中间体制备方法。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改进的米非司酮中间体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四氢呋喃的存在下,以镁片和卤代烷为原料,在25~39℃下反应获得烷基卤化镁;
(b)、在所述烷基卤化镁中通入丙炔气反应,获得丙炔基卤化镁;
(c)、在四氢呋喃的存在下,在所述丙炔基卤化镁中加入化合物3α,3β-乙撑二氧基-雌甾-5(10),9(11)-二烯-17-酮反应,获得化合物3α,3β-乙撑二氧基-17β-羟基-(1-丙炔基)-雌甾-5(10),9(11)-二烯;
(d)、收集所述化合物3α,3β-乙撑二氧基-17β-羟基-(1-丙炔基)-雌甾-5(10),9(11)-二烯。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步骤(a)中,所述卤代烷选自氯甲烷、溴甲烷、氯乙烷、溴乙烷。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步骤(a)中,所述镁片和所述溴乙烷的质量体积比为3∶10,所述镁片和所述四氢呋喃的质量体积比为1∶6,所述溴乙烷和所述四氢呋喃的体积比为3∶10。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步骤(b)中,所述反应的反应温度为15~60℃,反应压力为0.01~0.3MPa。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步骤(b)中,还包括轻质气体的收集排放。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所述轻质气体为乙烷。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步骤(c)中,所述化合物3α,3β-乙撑二氧基-雌甾-5(10),9(11)-二烯-17-酮和所述四氢呋喃的质量体积比为1∶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在四氢呋喃存在的条件下,将溴乙烷与金属镁制备成乙基溴化镁,不降低温度能够维持乙基溴化镁处于溶解状态,在加压条件下直接通入丙炔气立即生成丙炔基溴化镁。由于在常温下反应,避免了乙基溴化镁在低温下析晶的缺点,同时将副产物乙烷气体经过轻质气体收集装置富集后排放出去,丙炔气经四氢呋喃吸收后与乙基溴化镁进行均相反应,使反应进行更完全和更彻底,提高了丙炔基溴化镁和米非司酮中间体3α,3β-乙撑二氧基-17β-羟基-(1-丙炔基)-雌甾-5(10),9(11)-二烯产物的纯度。
(2)由于反应进行完全和彻底,从而避免过量丙炔气的消耗,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对环境更友好。
因此,本发明所公开的技术方案无论是从技术上还是从经济上,都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实施例中涉及的化合物(I)为3α,3β-乙撑二氧基-雌甾-5(10),9(11)-二烯-17-酮,具有如下结构式:
以下实施例中涉及的化合物(II)为3α,3β-乙撑二氧基-17β-羟基-(1-丙炔基)-雌-5(10),9(11)-二烯,具有如下结构式:
表1为各实施例的原料配方。
表1、原料配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新华联制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新华联制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519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减载启动的自循环采气排灰自适应控制系统
- 下一篇:卷管器及具有其的工程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