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梣酮酰腙/腙/酯类衍生物及制备植物源杀虫剂的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14209.4 | 申请日: | 2012-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036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徐晖;郭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307/88 | 分类号: | C07D307/88;C07D405/14;A01N43/12;A01N43/40;A01P7/04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李郑建 |
地址: | 7121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梣酮酰腙 衍生物 制备 植物 杀虫剂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系列具有杀虫活性的梣酮酰腙/腙/酯类化合物,尤其涉及梣酮酰腙/腙/酯类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及该系列衍生物在制备植物源杀虫剂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梣酮是从芸香科植物白鲜(Dictamnus dasycsrpus Turcz)的干燥根皮中提取分离出来的植物次生代谢物质,因具有抗炎、抑菌、杀虫等活性而备受青睐。尤其在杀虫活性上,近年来,许多科研工作者发现其对多种害虫具有很好的拒食、毒杀及生长发育抑制作用。
梣酮在抗炎、抑菌、杀虫活性已有文献报道,如:文献[Yang Sun,Yu Qin,Qiang Xu,et al.Selective triggering of apoptosis of concanavalin A-activated T cells by fraxinellone for the treatment of T-cell-dependent hepatitis in mice.Biochemical Pharmacology 2009,77,1717-1724]报道了其能明显改善细胞免疫性肝损伤,有望在治疗各种急、慢性病毒性肝炎中得到应用;文献[Zhao Weimin,Wolfender J L,Hostettmann K,et al.Antifun-gal alkaloids and limonoid derivatives from Dictamnus dasycarpus[J].Phtochemistry,1998,47(1):7-11.]和[王麦玲,张继文,钱勇,李君浩,姬志勤.白鲜皮杀菌活性成分的研究.农药.2006,45(11),739-741]报道了白鲜皮中的活性成分梣酮具有一定的杀菌活性;文献[Liu Zhilong,Xu Yuanjian,Wu Jien,et al.Feeding deterrents from Dictamnus dasycarpus Turcz against two stored-product insects[J].Journary of Agriculture and Food Chemistry 2002,50:1447-1450.]和[原春兰,李宗孝.一种新型植物源杀虫剂梣酮的杀虫活性.植物保护.2005,31(5),86-87.]报道了梣酮对仓储害虫和三龄粘虫具有很好的生物活性,但是梣酮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在杀虫活性方面的研究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新的梣酮酰腙/腙/酯类衍生物,并给出了梣酮酰腙/腙/酯类衍生物的制备方法。根据试验证明,梣酮酰腙/腙/酯类衍生物具有高效、低毒的杀虫活性,能够用于制备植物源杀虫剂。
为实现上述任务,本发明是通过下列技术措施得以实现:
梣酮酰腙/腙/酯类衍生物,其特征在于,其化学结构通式为:
其中:
A)、n=1,R1=氢,C-3位取代基R2分别为:
B)、n=0,R1=3-甲基,C-4位取代基R2分别为:
C)n=0,R1=3-甲基,C-4位取代基R2分别为:
D)n=1,R1=氢,C-3位取代基R2分别为:
上述的梣酮酰腙/腙/酯类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梣酮为原料通过烯丙位氧化及酮醛还原,得到梣酮酮、梣酮醛及梣酮醇,然后分别与酰肼、苯肼及酸反应,得到系列梣酮酰腙/腙/酯类衍生物,具体按下列步骤制备:
将一定量的梣酮酮/醛与相对应的酰肼或苯肼用无水乙醇溶解后,滴加两滴冰醋酸,加热至回流,TLC跟踪检测,反应结束后,浓缩蒸除溶剂后用制备硅胶薄板分离得所需纯品;
或者在一定量的梣酮醇、羧酸与适量4-二甲氨基吡啶的二氯甲烷溶液中,加入N,N′-二异丙基碳二亚胺,室温反应,TLC跟踪检测,反应结束后过滤,除去二异丙基脲固体,滤液依次用0.1mol/L HCl、饱和NaHCO3,饱和食盐水洗涤,合并有机相,无水Na2SO4干燥,浓缩后用制备硅胶薄板分离得所需纯品。
经实验证明,本发明的梣酮类衍生物对三龄粘虫具有较好的拒食和毒杀活性,且部分化合物的活性高于已商品化的植物源农药川楝素,故有望用于制备优良的植物源杀虫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未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420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