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三维摄像头模组以及采用该三维摄像头模组的终端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12819.0 | 申请日: | 2012-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074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甘大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27/00 | 分类号: | G02B27/00;H04N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安之斐 |
地址: | 100085***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维 摄像头 模组 以及 采用 终端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新颖结构的三维摄像头模组以及采用该三维摄像头模组的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3D技术的发展,采用3D成像技术的摄像头以及应用于诸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笔记本或台式机之类的终端设备中的3D摄像头模块正在变得普及。然而,由于3D摄像头或摄像头模块通常需要两个镜头组以及两个感光单元以产生两幅具有视差的图像并将两幅具有视差的图像组合来产生3D图像,因此具有两个镜头组以及两个感光单元的3D摄像头或摄像头与普通的摄像头相比具有较高的成本。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三维摄像头模组,包括:第一镜头;第二镜头;第一光学路径,配置来与所述第一镜头对应,并且将来自所述第一镜头的光线引导到所述感光单元;第二光学路径,配置来与所述第二镜头对应,并且将来自所述第二镜头的光线引导到所述感光单元;第一液晶单元,在所述第一镜头的光轴方向上设置在所述第一镜头的前侧或后侧,并且基于控制信号在全透明和不透明状态之间切换;第二液晶单元,在所述第二镜头的光轴方向上设置在所述第二镜头的前侧或后侧,并且基于控制信号在全透明和不透明状态之间切换;感光单元,配置来以预定的拍摄周期基于照射到所述感光单元的光线形成图像;以及控制单元,判断所述三维摄像头模组的工作模式,在所述三维摄像头模组工作在三维拍摄模式下,所述控制单元基于所述感光单元的拍摄周期交替控制所述第一液晶单元或所述第二液晶单元处于全透明状态,使得所述感光单元在所述拍摄周期中的预定第一拍摄周期内接收来自所述第一光学路径的光线以形成第一图像,并且在与所述第一拍摄周期连续的第二拍摄周期内接收来自所述第二光学路径的光线以形成第二图像。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基于所述第一图像与所述第二图像以产生三维图像。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第一光学路径包含第一反光镜、第二反光镜以及第三反光镜,其中所述第一反光镜与所述第一镜头对应,并且其反光面与所述第一镜头的光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45度,并且配置来向所述三维摄像头模组的左侧反射来自所述第一镜头的光线;所述第二反光镜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反光镜平行,所述第二反光镜的反射面与所述第一反光镜的反射面相对,并且配置来反射来自所述第一反光镜的光线;以及所述第三反光镜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反光镜以及所述第二反光镜垂直,所述第三反光镜的反射面与所述第二反光镜的反射面相对,并且配置来将来自所述第二反光镜的光线反射到所述感光单元。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第二光学路径包含第四反光镜、第五反光镜,其中所述第四反光镜与所述第二镜头对应,并且其反光面与所述第二镜头的光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45度,并且配置来向所述三维摄像头模组的右侧反射来自所述第一镜头的光线;所述第五反光镜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四反光镜平行,所述第五反光镜的反射面与所述第四反光镜的反射面相对,并且配置来将来自所述第四反光镜的光线反射到所述感光单元;以及所述感光单元的位置分别与所述第三反光镜以及所述第五反光镜对应,并且所述感光单元的延伸方向分别与所述第三反光镜以及所述第五反光镜垂直。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其中在基于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产生三维图像之前,所述控制单元基于所述感光单元与所述第三反光镜反射的光线的光轴夹角校正所述第一图像;以及所述控制单元基于所述感光单元与所述第五反光镜反射的光线的光轴夹角校正所述第二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其中在所述三维摄像头模组工作在二维拍摄模式下,所述控制单元基于控制所述第一液晶单元和所述第二液晶单元之一处于全透明状态,使得所述感光单元在所述拍摄周期内接收来自所述第一光学路径的光线或来自所述第二光学路径的光线来形成图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想(北京)有限公司,未经联想(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281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