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热拌料加热冷拌料的沥青路面再生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08272.7 | 申请日: | 2012-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611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葛折圣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C7/32 | 分类号: | E01C7/32;E01C7/18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拌料 加热 沥青路面 再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道路沥青路面再生方法,特别是一种利用热拌沥青混合料加热冷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沥青路面再生方法。
背景技术
发明专利ZL201010147182.7“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加热碾压方法”采用红外线或微波辐射加热摊铺或初步碾压后的冷拌混合料,需要采用专用的加热设备并消耗大量的燃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热拌沥青混合料加热冷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沥青路面再生方法。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利用现场摊铺的热拌沥青混合料的热能,加热冷拌再生沥青混合料。
本发明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用热拌料加热冷拌料的沥青路面再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摊铺下层热拌沥青混合料;
(2)摊铺冷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在下层热拌沥青混合料摊铺后5min内,摊铺冷拌再生沥青混合料;摊铺厚度为下层热拌沥青混合料摊铺厚度的20%~60%;
(3)下层热拌沥青混合料与冷拌再生沥青混合料一次性碾压成型:冷拌再生沥青混合料摊铺后3min内,在冷拌再生沥青混合料表面碾压;碾压至冷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和下层热拌混合料的压实度为95%~100%;
(4)上覆层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摊铺与碾压
在步骤(3)碾压完成后3min内摊铺上覆层热拌沥青混合料,碾压至上覆层热拌混合料的压实度为95%~100%。
步骤(1)所述的下层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摊铺厚度为4cm~15cm;摊铺温度为140℃~185℃;摊铺速度为1m/min~3 m/min。
所述冷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摊铺速度相同与下层热拌沥青混合料摊铺速度相同。
所述碾压过程关闭压路机的洒水装置。
所述碾压是采用双钢轮压路机和轮胎压路机联合碾压。
冷拌再生沥青混合料中的总水分含量小于5%;总水分含量指乳化沥青或泡沫沥青中的水、外加水、矿料和回收沥青路面材料中的水占干固体(矿料和回收沥青路面材料)的质量百分比;
压实度的定义为:按照现行《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中T0705-2011表干法测定的混合料的毛体积密度与T0711-2011真空法测定的混合料的理论最大密度的百分比。
碾压至上覆层热拌混合料的压实度为95%~100%,停止碾压。碾压结束后,待混合料表层温度降至60℃以下时,即完成全部施工工作。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点及有益效果。
发明专利ZL201010147182.7“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加热碾压方法”采用红外线或微波辐射加热冷拌混合料,需要采用专用的加热设备并消耗大量的燃料。
本发明利用现场摊铺的热拌沥青混合料的热能,加热冷拌再生混合料。能够节约能源,降低废气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某高速公路维修工程,原路面结构自上而下为:4cm厚度的AC-13C型热拌沥青混合料、6cm厚度的AC-20C型热拌沥青混合料、8cm厚度的AC-25C型热拌沥青混合料、18cm厚度的水泥稳定碎石上基层和18cm厚度的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维修后路面结构自上而下为:4cm厚度的AC-13C型热拌沥青混合料、6cm厚度的AC-20C型热拌沥青混合料、8cm厚度的AC-25C型热拌沥青混合料、6cm厚度的乳化沥青冷拌再生沥青混合料、12cm厚度的ATB-30型热拌沥青混合料和18cm厚度的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维修路面宽度为3.75m,长度为2km。
本实施方式中实施例1和对比实施例的冷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均采用相同的回收沥青路面材料,掺加质量为回收沥青路面材料1.5%的强度等级为3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其中,实施例1的再生混合料中新掺加了质量为回收沥青路面材料2%的乳化沥青(折合成质量比为1.0%的纯沥青);并掺加了质量比为3.5%的水,再生混合料中的总水分含量为5%;总水分含量指乳化沥青中的水、外加水、矿料和回收沥青路面材料中的水占干固体(矿料和回收沥青路面材料)的质量百分比。
对比实施例的再生沥青混合料中新掺加了质量为回收沥青路面材料5%的乳化沥青(折合成质量比为2.5%的纯沥青),并掺加了质量为回收沥青路面材料3%的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827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