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涡轮增压器离心式压缩机的低噪音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05984.3 | 申请日: | 2012-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83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刘文奇;韩国强;朱爱国;武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同北方天力增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66 | 分类号: | F04D29/66 |
代理公司: | 太原同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07 | 代理人: | 王金锁 |
地址: | 037036***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涡轮 增压 离心 压缩机 噪音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降低噪音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缩机低噪音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涡轮增压器的工作转速及压缩比越来越高,进入压缩机的气流更加不稳定,并显现出众多问题。进气噪音成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刺耳的气流声随着增压器压缩机转速的逐渐提高而放大,噪声的产生不仅降低了压气机的效率,而且严重污染了工作场所的环境,损害了周围人员的健康。
人们为了降低增压器压缩机的进气噪音,采取了多种措施和方法。例如在压缩机进气口端安装单级消音器,可以获得的最大消声量为50~60dB;或者将压气机叶轮前形成进气道的相关零部件表面材料改为吸振材料,以达到在较小空间内降低压气机旋转噪音的效果;或者在叶轮出气口后的气道布置吸收式消音器等方法,上述技术的应用由于受成本增加或安装空间的限制而不实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现有涡轮增压器压缩机低噪音成本高,需要空间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降低压缩机低噪音装置成本,同时节约安装空间的涡轮增压器压缩机低噪音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在原有技术基础上增加了二次进气道14、导流套15及开槽16,导流套15安装在压缩机壳体4入口处,与导流罩3配合形成增压器压缩机的二次进气通道14,导流套15为一个套状,进口处带16°~30°锥度,在二次进气道14处设计为圆弧,并在与导流罩3贴合端面处设计凹槽,用于安装O型圈5;导流套15通过两处径向定位尺寸分别与压气机壳体4和导流罩3配合安装;导流套15采用铸铁材料。
导流罩3进口φC处,在其与压气机叶轮配合的径向圆周上开槽,槽宽2~5mm,沿圆周分布3~6个;导流罩3与压气机壳体4采用螺钉联结固定,螺钉采用M5~M8,布置3~8个;导流罩3上有一处径向定位凸缘,用于径向定位,导流罩3采用铸件材料。
压气机壳体4上设计二处径向定位结构,压气机壳体4采用铸铁材料。
本发明的主要优点:
1.因有效降低气流在导风轮进口处的二次流动损失,在结构上保证了气体流动的顺畅,所以显著地提高了效率;
2.分体式压气机结构对进气具有导流作用,导流套和导流罩的组合消除了进气噪声源,具有降噪作用。
3.分体组合式的压气机壳外形与现有技术压气机壳一致,从而保证了产品的互换性,减小了换装成本。
4.导流罩的环形槽采用腰形槽孔设计,便于零部件加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原有技术的涡轮增压器压缩机沿其轴线剖面图;
图2为本发明的涡轮增压器压缩机沿其轴线剖面图;
图3为本发明导流套剖视图(一);
图4为本发明导流套剖视图(一)的A-A视图;
图5为本发明导流套剖视图(二);
图6为本发明导流套剖视图(二)的A-A视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 压气机叶轮;2 扩压器;3 导流罩;4 压气机壳体;5 O型圈;6 压气机叶轮气道;7 二次进气道;8 进气方向轴线;9 螺钉;10 涡轮增压器压缩机轴线;11 螺母;12 压气机壳集气室;13 导流罩开槽;14 二次进气道;15 导流套;16 开槽。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表现了现有技术中涡轮压器压缩机结构沿其轴线剖面图;压气机叶轮1穿在轴10的一端,并用螺母11压紧固定,新鲜空气沿轴向8进入叶轮1通道6内进行压缩,然后在扩压器2中进行扩压,最后进入由压气机壳4构成的集气室12中。进气导流罩3安装在压气机壳体4内,并布置在进气口处,与压气机壳体形成部分气道14,在与叶轮1对应的径向位置处开槽13,从而构成完整的二次进气通道。由于压气机叶轮前气流速度高达100~150m/s,压气机壳体进口尺寸φA远大于气流导流罩3尺寸φB,气流剧烈地冲击到导流罩3上后,产生冲击噪音,且诱导并加重了压气机叶轮前第一级旋转噪音。
图2表现了带有本发明的低噪音装置型式之一的涡轮增压器压缩机沿其轴线剖面图;压气机叶轮1、扩压器2及压气机壳体4与现在技术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增加了导流套15,其与导流罩3相互配合构成二次进气道7、13和14。并通过O型圈5的胀力消除导流套15与压气机壳体4的间隙,在一定程度上起减振作用。导流套15的尺寸φB要小于φA,保证形成16°~30°左右的锥度;尺寸φB也要小于φC约1mm左右。气流在沿着轴向8进入压气机叶轮1的通道6前,形成了一个较为高效而稳定的气流线路,降低了噪音,提高了压气机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同北方天力增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大同北方天力增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598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