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交汇式激光精度靶及其测试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05244.X | 申请日: | 2012-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85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蔡荣立;高芬;李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41J5/02 | 分类号: | F41J5/02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61114 | 代理人: | 黄秦芳 |
地址: | 710032***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交汇 激光 精度 及其 测试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枪、弹的密集度测试、实弹射击训练及体育射击比赛中着靶位置测试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交汇式激光精度靶及其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靶场测量设备是武器及其弹药现代化的重要环节,所以近年来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常规靶场测量设备的研制和更新。其中武器系统射击精度是现代武器系统性能优劣的一项重要指标,衡量其好坏的标准既是武器系统发射弹丸的着靶坐标密集度,该项指标直接标志着武器在有效射程内命中目标概率的高低,因此各国在靶场测试技术中对弹丸精度和密集度的测量都相当重视。近些年来,随着对防恐/反恐武器和非致命武器等课题研究的深入,对弹丸着靶坐标密集度的关注也越来越高,因此该项技术取得了不断的更新和发展,从最初的利用纸靶、网靶、木板靶等设备接触式测量,到如今已发展为利用各类光电器件形成的如四光幕光幕靶、六光幕光幕靶、六光幕天幕靶、CCD交汇式精度靶,以及声学精度靶等多种手段的非接触测量。
接触式测量相对于非接触式测量,一般被认为是传统的测试方法。该法在测量时先要在预定的弹道上放置一个垂直于预定弹道的靶板,射击时瞄准中心标记射击一定次数之后人工测量射击精度,再计算出其他的相关数据。此方法对靶材耗费严重,人工判读时的误差无法消除,无法解决重孔和脱靶的问题,在测试中需要更换靶面时给靶场安全带来隐患。
对于非接触式测量,现有的设备如声学精度靶,通过声传感器器件测试超音速弹丸在飞行中产生基波信号,根据各个传感器接收的信号时间差既可以确定弹丸的着靶坐标,此设备使用方便,但原理上无法完成飞行速度低于声速的弹丸测试,很多场合无法使用,如现在警用手枪弹速一般为320米/秒,声学精度靶就无法对其测试;六光幕天幕靶是用天幕靶设备在空间形成交汇光幕阵列,记录弹丸依次穿过各个光幕的时刻并结合布阵的几何关系得出弹丸着靶坐标,此法从设备上对明亮的天空背景产生依赖,无法在阴天或夜晚测试;四光幕光幕靶和六光幕光幕靶,用天幕靶代替光幕靶,通过空间布阵(四个或六个光幕)使弹丸依次穿过各个光幕,记录时刻点后结合布阵的几何关系计算着靶坐标,该法弥补了天幕靶对明亮天空的依赖,但设备结构比天幕靶稍显复杂,不但在使用时需要靶面的对正,且在组合光幕阵列的搭建过程也会带来误差,影响结果精度;CCD交汇式精度靶虽然性能较好但其昂贵的造价不宜在我国普及。
在申请号为“200710103685.2”,名称为“多层扇形光幕枪弹投影定位靶面”的文件中,给出了这样的方案,靶框采用中空的金属结构,靶框内侧开有出射光窗口(狭缝光阑),靶框内安装有多组半导体激光线光源(激光器)和光敏管排(光敏器件阵列)。每组的半导体激光线光源与光敏管排组成单个扇形光幕面,多个扇形光幕面位于不同的层面内,各自独立工作。当枪弹穿过各层扇形光幕时,在光敏管排上形成阴影段,根据阴影段的长短和位置计算枪弹的着靶坐标。以类似的方式增加光幕坐标系的层数,进一步提高测试可靠性和精度。但是,该方法存在这样的致命问题:1)从测试原理上来看,枪弹在光敏管上形成的阴影段位置和长短在弹径未知的情况下不存在唯一对应关系,故不能得出枪弹的着靶坐标;2)即使单层扇形光幕得出枪弹着靶坐标,但由于测试误差是离散随机分布,增加扇形光幕的层数不能提高测试精度;3)光敏管排由于单个元件的尺寸限制,不能精确得出枪弹在光敏管排上投影的精确长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提供一种交汇式激光精度靶及其测试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能得出枪弹的着靶坐标和测试精度差的缺点。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交汇式激光精度靶,包括靶框、激光器、光敏器件阵列和处理电路,靶框内侧壁上开有狭缝光阑,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器为一字线形激光器,所述光敏器件阵列设置为“L”形,激光器和光敏器件阵列分别设置有两组,每组与对应的狭缝光阑位于同一平面内,所形成的两个平行的第一探测光幕面和第二探测光幕面在弹道方向上具有一定的距离,且第一探测光幕面和第二探测光幕面的光轴在垂直平面内的投影相互交汇;
所述光敏器件阵列包括光敏探测单元和可编程逻辑器件,所述光敏探测单元由一个限流电阻与一个光敏三极管串联组成,n个光敏探测单元的输出信号并行连接到可编程逻辑器件的IO管脚上,可编程逻辑器件内部核心逻辑为并行输入串行移位输出,n个可编程逻辑器件级联,最终的输出信号连接到处理电路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工业大学,未经西安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524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刻线宽测试校准方法
- 下一篇:高热散失内表面积管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