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固体电解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04353.X | 申请日: | 2012-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928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上田政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G9/15 | 分类号: | H01G9/15;H01G9/04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雒运朴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体 电解电容器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固体电解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作为适于小型化的电容器,已知有固体电解电容器。就固体电解电容器中具有导电性高分子层作为固体电解质的固体电解电容器而言,具有所谓能通过导电性高分子层的电导率的高低来降低等效串联电阻(以下称为“ESR”。)的优点,所以被广泛使用。
但是,导电性高分子层不具有对损伤的电介质被膜进行修复的性能(电介质被膜的修复性能),因此,具有导电性高分子层的固体电解电容器,存在与电解液类型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相比耐电压性能降低的倾向。
作为消除上述问题的技术之一,期待利用离子液体的技术。离子液体是指在常温环境下熔融而保持液体状态的盐,具有所谓不挥发性、高离子传导性的特性。例如在日本特开2008-218920号公报中,公开有通过在阳极体和导电性高分子层之间使离子液体存在而对导电性高分子层赋予电介质被膜的修复性能的技术。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18920号公报
发明内容
由于离子液体存在其自身的导电性低的倾向,所以会有增大固体电解电容器的ESR的情况。为此,当前也要求研发出用于提供ESR足够低、耐电压性能高且高性能的固体电解电容器。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高性能的固体电解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是一种固体电解电容器,其具有阳极体、在阳极体的表面设置的电介质被膜、和在阳极体上设置的第一导电性高分子层,在第一导电性高分子层中含有下述化学式(1)表示的阴离子、和沸点为240℃以上的有机溶剂。
(在上述化学式(1)中,R1以及R2分别相同或者不同,表示氟烷基。)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是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在表面设有电介质被膜的阳极体上形成第一导电性高分子层的工序、和使含阴离子的溶液浸渗于第一导电性高分子层中的工序,
含阴离子的溶液是在沸点为240℃以上的有机溶剂中溶解有下述化学式(1)表示的阴离子的溶液。
(在上述化学式(1)中,R1以及R2分别相同或者不同,表示氟烷基。)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高性能的固体电解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示意性剖面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3A~3D是按照工序顺序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方法的示意性剖面图。
图4是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涉及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示意性剖面图。
图5是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涉及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6A~6E是按照工序顺序表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涉及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方法的示意性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边参照附图边对本发明涉及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的实施方式是一个例子,可以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以各种实施方式加以实施。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附图中,相同的参照符号表示相同部分或者相当部分。
<实施方式1>
<<固体电解电容器>>
如图1所示,固体电解电容器具有:竖立设置有阳极引线12的阳极体11、在阳极体11的表面设置的电介质被膜13、和在电介质被膜13上设置的第一导电性高分子层14。另外,在第一导电性高分子层14上,设置有按照碳层15以及银涂层16的顺序层叠而成的阴极层,通过阳极体11、阳极引线12、电介质被膜13、第一导电性高分子层14、碳层15以及银涂层16,构成电容器元件10。
阳极引线12与阳极端子17连接,银涂层16借助由导电性粘接剂构成的粘接层18与阴极端子19连接。进而,按照露出阳极端子17的一部以及阴极端子19的一部分的方式,电容器元件10被外装树脂20密封。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中,从外装树脂20露出的阳极端子17以及阴极端子19,按照沿着外装树脂20的表面的方式弯曲。
对阳极体11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制,具有导电性即可。例如适合是钽、铌、钛、铝等起阀作用的金属。阳极体11优选为烧结体。另外,关于阳极引线12的材料,只要是金属就没有特别限定,但适合使用起阀作用的金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洋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洋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435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