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弹簧弹性系数测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88601.3 | 申请日: | 2011-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331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2 |
发明(设计)人: | 刘雅丽;王志宇;菅小栓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5/00 | 分类号: | G01M5/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科诚专利事务所 13113 | 代理人: | 张红卫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弹簧 弹性 系数 测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测弹簧弹性性能的装置,确切的说是一种弹簧弹性系数测定装置。
背景技术
弹簧在众多场合及大部分机械结构中都有应用,靠弹性变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弹性性能的优劣直接由变形量产生的力来体现,弹簧工作状态的变形量如果出现微小的变差都会对整个结构造成不良后果,因此弹簧的检测是企业生产过程中一项重要环节。现阶段检测弹簧弹性系数多用专用设备,它们大多由电子元件制作,需专业人员进行操作,检测过程中经常发生人工误操作的现象,购买成本高、结构复杂且维修困难,并且不适用于现场作业。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弹簧弹性系数测定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制作维修成本低廉,能够方便、快捷、准确地检测出弹簧的弹性系数,适合现场操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弹簧弹性系数测定装置,它包括测力计、底座、弹簧竖向伸缩控制机构、高度尺、压力座,
高度尺竖向设置且其底部于底座上固定,
被测弹簧的底部于底座上定位,其轴线方向为竖向;测力计设于被测弹簧上方,其底端与水平设置的压力座固联,压力座的底面可落于被测弹簧的顶端;被测弹簧、测力计、压力座总成为测量机构;
所述弹簧竖向伸缩控制机构设于测量机构的一侧,二者之间联接有与高度尺相配的游标,游标随测量机构的上下直线运动同步同位移上下运动。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要原理和结构,通过对弹簧施加作用力,使弹簧产生弹性变形,能快速准确的测定伸缩量及读取作用力大小,进而计算出弹性系数。具体为:压力座垂直固定于弹簧上平面,在其中心位置与测力计连接,以保证弹簧所受到的作用力作用于弹簧的中心,这样测量出来的数据更准确;当弹簧伸缩机构对被测弹簧拉伸或压缩时,带动游标移动,在弹簧伸缩前后游标于高度尺上读数的高度差与弹簧伸缩长度相等,最后读取测力计的读数,利用胡克定律即:弹簧所受到的作用力与其变形量成正比,比例系数即为被测弹簧的弹性系数。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化,高度尺上设有沿竖向间隔设置的Y向刻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游标上设有沿竖向间隔设置的Y向刻度。
(以上两措施保证本产品便于读数与读数尽量精确,且进一步保证计算结果精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化,所述弹簧竖向伸缩控制机构包括底部固定于底座上且竖向设置的丝杠,还包括与丝杠相适配的螺母;
螺母外套有“匚字形”的三面式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上下面都带有上下方向的通孔,所述通孔与丝杠间隙配合;限位块的侧面即为游标,与水平设置的联接臂相固联,所述联接臂的另一端与测量机构固联,限位块与联接臂的总体结构为“横卧的U”形叉状。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弹簧竖向伸缩控制机构的具体结构方式,当螺母在丝杠上转动产生竖向位移时,进而使弹簧产生上下方向的伸缩量,实现控制伸缩之目的。本部分的结构简单,易于操作,构件价格低廉。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种优化,所述高度尺为数显高度尺。(可避免人为计数带来的误差,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1)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灵活,制作维护成本低;
(2)对作业现场条件要求较低,更适合一般品质检验员现场作业;
(3)螺纹传动动作平稳,数据准确;
(3)避免了电子元件原因引起的错误检测。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对弹簧产品的基本性能参数——弹性系数进行测定。
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与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弹簧伸缩控制机构7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螺母,3—丝杠,4—高度尺,5—测力计,6—压力座,
7-弹簧伸缩机构, 8—被测弹簧,9—联接臂,10—平面。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一种弹簧弹性系数检测装置,如图1所示,它包括底座1、弹簧伸缩机构7、高度尺4、测力计5、压力座6。
高度尺4竖向设置且其底部于底座1上固定,带有沿竖向间隔设置的Y向刻度。(高度尺也可以用数显高度尺来替代)
被测弹簧8的底部于底座1上定位,其轴线方向为竖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886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细线高速编织机的收线张力自动调节机构
- 下一篇:隔热型中压耐火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