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机器人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04037.0 | 申请日: | 201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362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8 |
发明(设计)人: | 吕小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怡凯电器(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L9/28 | 分类号: | A47L9/28;A47L11/40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90 | 代理人: | 王月玲;武玉琴 |
地址: | 215168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机器人 系统 | ||
1.一种多功能机器人系统,包括:机器人本体(100)和模块部(200),机器人本体(100)上设有行走机构、控制单元和能量供给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器人本体(100)上设有第一工作模块,所述的模块部(200)上设有第二工作模块;
所述的模块部(200)上设有红外信号发射装置(99),所述的机器人本体(100)上对应设有红外信号接收装置(90);
所述的机器人本体(100)设有工作模式和寻找模块部模式;在工作模式下,所述的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的行走机构工作,所述的机器人本体(100)移动并且所述的第一工作模块执行作业;在寻找模块部模式下,所述的红外信号接收装置(90)接收所述的红外信号发射装置(99)的信号,依靠该信号的指引,所述的机器人本体(100)靠近所述的模块部(200),并将所述的第二工作模块组合到所述的机器人本体(100)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红外信号接收装置(90)包括红外接收管a(91)、红外接收管b(93)和红外挡板(95),红外挡板(95)设置在所述的机器人本体(100)的中心线上,该中心线的方向与模块部(200)寻找机器人本体(100)时的行走方向一致,并且红外接收管a(91)和红外接收管b(93)相对于红外挡板(95)呈轴对称分布。
3.如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的多功能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块部(200)上设有接近感应元件(75),所述的机器人本体(100)上对应设有接近感应开关(70)。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近感应开关(70)为霍尔传感器或者磁控管,所述的接近感应元件(75)为磁铁。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近感应开关(70)为金属接近开关,所述的接近感应元件(75)为金属元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块部(200)上设有导柱槽(30),所述的机器人本体(100)上对应设有导柱(35);
或者,所述的机器人本体(100)上设有导柱槽(30),所述的模块部(200)上对应设有导柱(35)。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功能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柱槽(30)及导柱(35),均匀分布在模块部(200)或机器人本体(100)相对表面的近边缘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功能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柱槽(30)或导柱(35)的设置数量为2个或2个以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块部(200)上设有自动分离机构,该自动分离机构包括伸缩机构及其控制机构,所述的伸缩机构固定在所述的模块部(200)上,所述的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的伸缩机构的控制机构作业,所述的伸缩机构收缩,将所述的模块部(200)向下移动,从而将所述的模块部(200)组合到所述的机器人本体(100)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功能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伸缩机构包括气泵(1320)、气缸(83)、活塞(85)和伸缩杆(80);所述的活塞(85)设置于所述的气缸(83)内部,将所述的气缸(83)分为上下两个腔室,所述的伸缩杆(80)一端与所述的活塞(85)相连接,另一端伸出所述气缸(83);在所述的气缸(83)上,对应上下两个腔室分别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或者在所述气缸(83)上任一腔 室上设有进/出气口;
或者,所述的伸缩机构包括驱动电机、齿轮、齿条和伸缩杆;所述的伸缩杆(80)与所述的齿条相连,所述的齿轮转动带动所述的齿条往复运动,所述的齿条带动伸缩杆(80)升降。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多功能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伸缩杆(80)设置在所述的模块部(200)的边缘外侧。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多功能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红外线发射装置(99)设置在位于所述模块部(200)正后方的伸缩杆(81)上,该伸缩杆的轴心线位于所述模块部的垂直平分面上;其中,机器人本体(100)进入模块部(200)的方向为模块部(200)的前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怡凯电器(苏州)有限公司,未经泰怡凯电器(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0403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搅拌罐
- 下一篇:矿用控制电压等级自动切换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