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克雷伯氏菌株及其处理土壤和果蔬表面毒死蜱农药残留的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443310.7 申请日: 2011-12-27
公开(公告)号: CN102517234A 公开(公告)日: 2012-06-27
发明(设计)人: 徐恒;杨新元;唐敦义 申请(专利权)人: 四川大学
主分类号: C12N1/20 分类号: C12N1/20;A62D3/02;A23B7/155;B09C1/10;C02F3/34;C12R1/22;A62D101/04;A62D101/28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610065 四川***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株克雷伯氏 菌株 及其 处理 土壤 表面 毒死 农药 残留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环境微生物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克雷伯氏dsp-B菌株及其处理土壤和果蔬表面毒死蜱农药残留的方法。

背景技术

水果、蔬菜是人们必不可少的生活必需品,农药是果蔬生产过程中防止病虫草害、保证其质量必不可少的选择。但是,近年来,蔬菜的质量安全问题,特别是蔬果中的残留农药导致的中毒相继进入人们的视野,如福州“毒李子”事件、福建安溪“毒空心菜”事件、海南“毒豇豆”事件、广西“毒白菜”事件。果蔬中的农药残留不仅危害着人的健康,而且严重制约了我国的农产品出口。2005年,中国农产品出口达271.8亿美元,同比增长17.7%。但与此同时,我国有90%的农业及食品出口企业受国外绿色壁垒措施的影响,每年损失约90亿美元。因此,寻求高效、安全、经济的农产品农药残留处理已成为科研工作者亟待解决的科研命题。农药残留及其废水的降解主要有微生物降解、化学降解和光降解等方式。微生物能够通过各种生物化学作用将坏境中的有机污染物转化为CO2和H2O等无毒或毒性较小的物质。与物理、化学降解方式相比,微生物降解具有操作简单、降解彻底、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因此利用微生物技术处理农药残留,并对受污染的土壤与水体进行生物修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毒死蜱是甲胺磷和甲基对硫磷等高效农药的新型高效、低毒替代品种,作为一种广谱型有机磷酸酯类杀虫剂,被广泛用于农业和城市卫生害虫的防治。由于其大量频繁使用和它的持久性,在水体、土壤、和植物等环境样品中大量检出毒死蜱残留。毒死蜱属中度毒性杀虫剂,能抑制人体胆碱酯酶活性,蓄积于神经系统后导致恶心、头晕、甚至神志不清,高浓度暴露可造成呼吸麻痹和死亡。因此,寻找一种去除环境中毒死蜱农药残留高效安全的方法成为关注的焦点,而利用毒死蜱高效降解菌剂应用于其污染环境的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目前农业生产中农药残留污染的实际问题和需要,提供一种毒死蜱杀虫剂降解菌。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了使用毒死蜱降解菌制备油包水菌剂的方法,从而通过缓释作用缓慢维持菌种营养物质的供给,大大延长产品的保质期,使用本菌剂产品可以使毒死蜱残留量降低85%左右,且生产成本低廉,使用方便,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毒死蜱降解菌,该菌株为革兰氏染色阴性的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 sp.),主要生物学特性为G-,兼性厌氧菌,菌体呈球杆状,单个、成对或短链状排列,长0.8-1.2μm,宽2.0-2.4μm,不运动,有荚膜,不形成芽孢。在LB培养基培养12h的菌落直径为0.5mm,呈半球形,半透明,湿润,表面光滑,电镜照片如图1所示;能利用柠檬酸盐和葡萄糖作为唯一碳源,氨作为氮源;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甲基红实验呈阴性;VP反应显阳性;三塘铁琼脂试验不产生硫化氢。该菌株16SrDNA的Genbank登录号为HQ836365。能利用毒死蜱为唯一碳源和能源进行生长,将其彻底矿化为CO2和水及简单的无机化合物。在实验室条件摇瓶试验中,毒死蜱降解率达85%以上。该菌的最适生长pH为7.0-7.2,最适生长温度为35℃。该降解菌可以通过发酵工业通用发酵设备进行生产,成本低廉,菌剂直接喷洒使用方便,易于推广大规模应用;

使用上述毒死蜱降解菌生产菌剂产品的工艺流程为:斜面种→药瓶种子液→种子罐→发酵罐→菌剂产品;

本发明的详细实施步骤为:

(1)挑取毒死蜱残留降解菌Klebsiella sp .dsp-B的单菌落接种于试管斜面;

(2)将毒死蜱残留降解菌dsp-B的斜面种接种于LB培养基摇瓶中,振荡培养至对数生长期;

(3)将上述培养好的菌液按15%体积接种量转入种子罐,继续培养至对数生长期;

(4)将达到对数生长期的种子液按15%的接种量接入生产罐中培养;

(5)发酵完成后将细菌培养液制成油包水剂型,并用塑料包装桶或包装瓶分装成液体剂型产品;

步骤2中所述LB培养基配方为:酵母膏5g/L,蛋白胨10g/L,NaCl 10g/L,pH:7.0-7.2;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433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