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处理器中的IO接口输出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92972.6 | 申请日: | 2011-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211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胡伟平;康海容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国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3/20 | 分类号: | G06F13/2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康弘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7 | 代理人: | 胡朝阳;孙洁敏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处理器 中的 io 接口 输出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IO(Input and Output)接口输出电路,尤其是涉及一种深亚微米工艺下的微处理器中可以适应多种IO电源、具有多种驱动能力的IO接口输出电路。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在目前微处理器的IO接口输出电路中,数据输出信号IN、使能输出信号OE经过一个与非门AND1和或非门NOR1(输出使能信号OE经过一个反相器X1进入或非门NOR1的其中一个输入端)的控制,传输给电平转换电路1转换为IO高压信号,再经由驱动电路2输出到PAD上。
其中,平转换电路1包括2个转换网络:由2个N型晶体管MP10和MP11、2个N型晶体管MN10和MN11、反相器X2构成的第一转换网络,晶体管MP10的源极和MP11的源极都连接IO电源(OVDD);由2个N型晶体管MP12和MP13、2个N型晶体管MN12和MN13、反相器X3构成的第二转换网络,晶体管MP12的源极和MP13的源极都连接IO电源(OVDD)。而驱动电路2则包括2 个N型晶体管MP14和MP15和2个N型晶体管MN18和MN19。
但是,现有IO接口输出电路存在如下缺陷:
1、只能在单一IO电源(OVDD)下工作,关键是电平转换电路1只能将微处理器的内核低压信号转换为一种IO电源电压值的高压信号;
2、随着集成电路的广泛应用,微处理器往往需要面对驱动不同类型的元器件,为了与这些元器件的负载相匹配,IO输出电路也需要具有不同的驱动能力。但现有IO接口输出电路显然无法满足具有不同驱动能力的需要。
为了使IO接口输出电路可以满足具有不同驱动能力的需要,一种解决方案是设计多个如图1所示的电路,并对驱动电路的驱动晶体管尺寸进行调整,以满足所需要的驱动能力。但是,这种解决方案的直接缺陷是:电路面积增大、电子元器件数量增大,使得电路的硬件开销成倍的增长。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深亚微米工艺下的微处理器中可以适应多种IO电源、具有多种驱动能力的IO接口输出电路。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微处理器中的IO接口输出电路,其包括:
用于将微处理器内核电源VDD转换成不同电压的IO电源OVDD的电平转换电路,其包括均连接内核电源VDD的转换网络和旁路电路;
用于产生并输出偏置信号pbias、偏置信号nbias和旁路使能信号的偏置电路,偏置信号pbias、旁路使能信号分别输出至转换网络和旁路电路,通过改变偏置信号pbias的电压大小使转换网络适用不同电压的IO电源OVDD,并当IO电源OVDD等于内核电源VDD时由旁路使能信号控制旁路电路导通;
用于受偏置信号pbias和偏置信号nbias控制具有不同输出电阻以具有不同的驱动能力的驱动电路,其控制端连接偏置信号pbias和偏置信号nbias。
其中,在偏置信号nbias与地之间连接晶体管MN5,晶体管MN5的栅极连接偏置信号nbias,而源极、漏极和衬底相连并接地。
其中,在偏置信号pbias与IO电源OVDD之间连接晶体管MP9,晶体管MP9的栅极连接偏置信号pbias,而源极、漏极和衬底相连并连接IO电源OVDD。
其中,转换网络包括:栅极均连接偏置信号pbias的晶体管MP12和晶体管MP13,晶体管MP12的源极和衬底均通过晶体管MP10连接IO电源OVDD,晶体管MP13的源极和衬底均通过晶体管MP11连接IO电源OVDD,晶体管MP10的源极和衬底连接IO电源OVDD、栅极连接晶体管MP11的漏极,晶体管MP11的源极和衬底连接IO电源OVDD、栅极连接MP10的漏极、漏极接MP10的栅极;栅极均连接内核电源VDD的晶体管MN10和晶体管MN11,晶体管MN10的漏极连接晶体管MP12的漏极、源极通过晶体管MN12接地,晶体管MN11的漏极连接晶体管MP13的漏极、源极通过晶体管MN13接地。
其中,旁路电路包括:栅极均连接内核电源VDD的晶体管MN14和晶体管MN16;栅极均连接旁路使能信号的晶体管MN15和晶体管MN15;晶体管MN14的漏极连接晶体管MP12的源极、源极连接晶体管MN15的漏极,而晶体管MN15的源极连接晶体管MN12的漏极;晶体管MN16的漏极连接晶体管MP13的源极、源极连接晶体管MN17的漏极,而晶体管MN17的源极连接晶体管MN14的漏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国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国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929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远程执行的应用的发现
- 下一篇:具有集成的竖直带存储器的冷却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