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小型化的高选择性的频率独立可控的三通带带通滤波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92934.0 | 申请日: | 2011-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226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章秀银;高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P1/203 | 分类号: | H01P1/203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小型化 选择性 频率 独立 可控 三通 带通滤波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型化的三通带带通滤波器,特别是涉及一种三个中心频率分别可以独立控制,可应用于射频前端电路中的多频率通信系统带通滤波器。
背景技术
当今社会,随着多系统无线通信的迅速发展,滤波器作为射频系统前端的关键器件也成为了热点问题,小型化、多通带的滤波器有着极为迫切的需求。
目前许多研究者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研究,也取得了不少成果,他们的主要设计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第一种方法是通过使用两套或者三套谐振器,其中一套谐振器产生一个通带,另一套产生另外两个通带,从而来获得三通带的效果。如 B.-J. Chen, T.-M. Shen, and R.-B. Wu, “Design of tri-band filters with improved band allocation,” IEEE Trans. Microw. Theory Tech., vol. 57, no. 7, pp. 1790-1797, Jul. 2009. 虽然频率也能独立可控,但是体积太大。第二种方法是用三节的阶跃阻抗线,如:C.-I G. Hsu, C.-H. Lee, and Y.-H. Hsieh, “Tri-band bandpass filter with sharp passband skirts designed using tri-section SIRs,” IEEE Microwave and Wireless Components Letters. vol.18, no.1, pp.19-21, Jan.2008.虽然它的结构简单,体积也很小,但是由于它的几个频率是相互影响的,导致频率不容易控制。本发明采用一种新的中心加载结构来产生三个中心频率可分别控制的三通带带通滤波器。
现阶段,中心加载结构因为结构简单、设计方便而受到众多设计滤波器的研究者的青睐。如 X. Y. Zhang, J.-X. Chen, Q. Xue, and S.-M. Li, “Dual-band bandpass filter using stub-loaded resonators,” IEEE Microw. Wireless Compon.Lett., vol. 17, no. 8, pp. 583–585, Aug. 2007.文章采用在开路线的中间加载开路枝节线,取得了不错的效果。Ming-Qi Zhou, Xiao-Hong Tang, and Fei Xiao, “Compact Dual Band Bandpass Filter Using Novel E-Type Resonators With Controllable Bandwidths,” IEEE Microw. Wireless Compon. Lett., vol.18, no. 12,pp.779-781, Dec. 2008. 文章采用在开路线的中间加载短路枝节线,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他们加载的是阻抗一致的枝节线,都是双通带的滤波器。没有很好地利用频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小型化的中心加载阶跃阻抗线的三通带带通滤波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小型化的高选择性的频率独立可控的三通带带通滤波器。
为实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具有小型化的高选择性的频率独立可控的三通带带通滤波器,包括上层微带结构、中间层介质基板和下层接地金属板;上层微带结构附着在中间层介质基板上表面,下层接地金属板附着在中间层介质基板下表面;其特征在于:上层微带结构包括两条馈电线、两个谐振器和伪交指结构部分;两个谐振器排布成左右对称的结构,并且两个谐振器结构相同,其中谐振器由一条主传输线和一个加载在主传输线中心的阶跃阻抗枝节线组成;两条馈电线结构相同,馈电线的输入输出端口位于两个谐振器的下方,两个谐振器分别与两条馈电线直接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929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