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乙烯醇丁胺生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63930.X | 申请日: | 2011-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160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陈学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夏东科石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213/04 | 分类号: | C07C213/04;C07C215/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50101 宁夏回族自治*** | 国省代码: | 宁夏;6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乙烯 醇丁胺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氮有机化合物、乙烯醇丁胺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含氮有机化合物有多种,如三乙烯四胺、四乙烯五胺、多乙烯多胺等。虽然它们都属于含氮的化合物,但是物理性能各不相同,因此应用也不同。本发明乙烯醇丁胺就是一种物理性能与其它含氮化合物不相同的含氮化合物。应用领域与其它含氮化合物相同,主要用于生产溶剂、橡胶助剂、乳化剂、表面活性剂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采用乙烯醇、丁脂和氰胺、亚胺为原料,通过聚合反应,生产一种新物理性能的含氮化合物——乙烯醇丁胺。已知与本发明产品物理性能最接近的产品:三乙烯四胺、四乙烯五胺、多乙烯多胺的生产方法是化工产品手册《有机化工原料》 上册·化学工业部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编,一书中二乙烯三胺中介绍,生产工艺路线:由二氯乙烷氨化法,二氯乙烷和氨水在管式反应器中进行热压氨解反应,反应温度150℃~250℃,压力约40kg/cm2。反应液以碱液中和,得到混合游离胺,再浓缩同时除去氯化钠,然后将粗品减压蒸馏,截取185℃~210℃之间馏分,即为产品。工艺流程同时联产乙二胺、三乙撑四胺(三乙烯四胺)四乙撑五胺(四乙烯五胺)、多乙撑多胺(多乙烯多胺)。
经互联网查询同类含氮化合物产品报道共8篇,摘录如下:
【题名】丁二酰亚胺型无灰剂原料——三乙烯四胺的试制
【作者】袁汉民;
【作者单位】石油六厂研究所;
【文献出处】石油炼制与化工,1980年06期
【中文关键词】无灰剂;二步法;三乙烯四胺;多胺;反应温度;二氯乙烷;乙二胺;反应条件;收率
【摘要】本文介绍以乙二胺和二氯乙烷为原料制备三乙烯四胺新工艺。该工艺与氨水和二氯乙烷为原料的制备工艺比较,具有反应温度低、三乙烯四胺收率和纯度高、三废处理简单等优点。
【正题名】:乙撑胺合成新工艺开发成功
【作者】:无
【作者单位】:无
【刊名】山东农药信息
【年卷期】:2008,000(012)
【出版年】:2008
【关键词】:新工艺开发;催化合成;乙撑胺;产品水平;中试项目;技术投资;节能环保;产品成本
【文摘】:江西飓风化工有限公司新研发的“催化合成乙撑胺”是省重点新产品,其独创的新工艺,获得重大突破,并通过鉴定。该公司100吨/年中试项目已取得成功,产品各项指标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该技术投资少、消耗小、成本低、节能环保,产品成本直降4000元/吨。
【题名】管道化反应器合成乙二胺的工艺研究
【作者】张海江;
【导师】陈新志;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科专业名称】化学工程
【学位年度】2008
【论文级别】硕士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管道化反应器;乙二胺;动力学;氨化
【中文摘要】有机胺是重要的有机化工中间体,在医药、农药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研究了管道化反应器中以二氯乙烷和氨水为原料合成了乙二胺的工艺。在内径4mm,长度13mm的管道反应器中,较适宜工艺条件为:氨水浓度60%(质量分数),氨与二氯乙烷摩尔比为30:1,体积流量2L/h,温度160℃,压力6MPa,二氯乙烷单程转化率98.7%,乙二胺收率51.6%。本文假设:(1)反应过程中氨的浓度为一常数;(2)反应生产物为乙二胺,副产物为二乙烯三胺,不考虑其它多胺;(3)反应器内的流动状态为理想平推流,由此建立了二氯乙烷氨化反应的表现动力学模型。结合不同温度下反应中各组分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实验数据,得到下列表观速率议方程式:其中C_A为二氯乙烷的浓度,C_B为乙二胺的浓度,C_C二乙烯三胺的浓度。主反应速率常数k_1=1. 3211×10~6×e~(-53144/RT),主反应活化能为53144J/mol,副反应速率常数k_2=1.5594×10~8×e~(-73997/RT),副反应活化能为73997J/mol。从动力学方程可知主反应的活化能要小副反应。根据化学反应动力学原理,高温对于活化能………。
【题名】我国独创乙撑胺合成新工艺
【作者】无
【机构】不详
【刊名】化工经济技术信息.2008(11).-3-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夏东科石化有限公司,未经宁夏东科石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6393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