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铈-锑共掺杂氧化锡薄膜、粉体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61537.7 | 申请日: | 2011-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168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曾和平;张宝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泰祥建材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曾和平 |
主分类号: | C09D1/00 | 分类号: | C09D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谭英强 |
地址: | 510405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掺杂 氧化 薄膜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纳米透明半导体薄膜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铈-锑共掺杂锡溶胶及其制备方法,以及由该溶胶制备得到的铈-锑共掺杂氧化锡薄膜和铈-锑共掺杂氧化锡粉体。
背景技术
透明半导体薄膜具有较高的可见光透过率和导电性,具有紫外截止、红外高反射、微波强衰减等特性,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光电器件中。氧化锡(化学式:SnO2)是一种金红石型种n型宽禁带半导体, 常温下其禁带宽为3.6 eV。在常温下表现为绝缘状态,电阻率很高,电学、光学和气敏性能等难以满足使用要求。近几十年来,人们利用掺杂技术获得性能优异的新材料,掺杂金属、其他添加剂或者催化剂等,以求制得小颗粒,高活性,高比表面积的SnO2,从而获得更好的性能。
SnO2的单掺杂,主要集中在Sb、F、In、Fe、Co、Cu、Ti、Ag 、Bi和Nb离子掺杂。其中Sb掺杂SnO2(ATO)薄膜不仅在可见光范围内有很高的透过率,同时薄膜硬度高、热稳定性好、成本低。用溶胶-凝胶法制取ATO薄膜,其薄膜在碘钨灯照射两小时后,底板温度比空白玻璃低3-4℃,与薄膜在近红外处的平均透过率很低相一致。用喷雾热解法在玻璃基底上合成了锑掺杂SnO2薄膜,发现电离杂质或中性杂质散射在薄膜中占主导地位,掺杂可以增大薄膜内在的载流子浓度和流动性,提高薄膜导电性和红外反射率。随着稀土元素在材料中的应用,La、Ce、Er和Y离子掺杂SnO2 可以明显抑制晶粒的生长,同时使其在光学中的应用得到很大改善。其中Ce3+在基态的电子层结构为4f1,在激发态的电子层结构为5d1,当4f1基态(2F5/2)向5d激发态(2D)转变时呈现光谱红移,反之则在489nm附近发蓝光。
为了进一步提高透明薄膜的可见光透过率和红外反射率,共掺杂技术在纳米材料的制备中变得活跃起来。Ni-Sb共掺杂SnO2透明导电薄膜,Co-Sb共掺杂SnO2透明导电薄膜,Al-Zn共掺杂SnO2透明导电薄膜,此外,还有Sb-In共掺杂SnO2透明导电薄膜,Y-Sb共掺杂SnO2导电粒子,这些新材料显著的改善透明半导体电学性能。中国专利CN101205419B公开了根据三氧化二镱粉体能够吸收近红外热线,采用湿法研磨工艺制备出掺镱纳米水性ATO浆料。用固相法制得了Bi2O3/ATO混烧填料,发现随着Bi2O3含量的增加,填料的红外辐射率先减小后增大,当Bi2O3含量为70%时红外辐射率最低位0.67,且颜色可调,能够实现红外、可见光的兼容隐身。
然而,无论是单掺杂还是共掺杂透明薄膜,随着在基材玻璃上膜厚度的增加,使可见光的透过率减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铈-锑共掺杂氧化锡薄膜及其制备方法。该薄膜可以屏蔽紫外线和近红外线,且随着薄膜层数的增加可见光的透过率增加。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铈-锑共掺杂氧化锡粉体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铈-锑共掺杂氧化锡薄膜,由氧化铈、氧化锑和氧化锡组成,其中,铈元素:锑元素:锡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1~4:100。
上述铈-锑共掺杂氧化锡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铈溶液:将铈盐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在65~90℃搅拌溶解,得到铈溶液;
(2)制备锑溶液:将锑盐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在65~90℃搅拌溶解,得到锑溶液;
(3)制备锡溶液:将锡盐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在65~90℃搅拌溶解,得到锡溶液;
(4)制备铈-锑共掺杂锡溶胶:将步骤(1)与(2)分别得到的溶液同时滴加入步骤(3)的锡溶液中,得到透明溶胶,在60~90℃搅拌1~4h,冷却至室温,空气中静置陈化24~48h,得到铈-锑共掺杂锡溶胶;
(5)将步骤(4)得到的铈-锑共掺杂锡溶胶在基材上成膜后,在600~800℃下固化2~6小时,得到铈-锑共掺杂氧化锡薄膜。
优选的,所述铈盐为硝酸铈、醋酸铈、氯化铈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泰祥建材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曾和平,未经广州市泰祥建材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曾和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6153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汽车前舱系统结构
- 下一篇:SUV以及越野车用保险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