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司机室前窗下部结构的气囊加载装置及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51617.4 | 申请日: | 2011-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053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张洪;梁建英;崔洪举;王伟华;张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7/08 | 分类号: | G01M1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23 | 代理人: | 陈磊 |
地址: | 266111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司机 室前窗 下部结构 气囊 加载 装置 及其 方法 | ||
1.一种司机室前窗下部结构的气囊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气囊承载横梁(1)上安装固定有加载气囊(2),
充气设备(4)连通于加载气囊(2)并提供具有一定压力的空气;
压力控制设备(5)与加载气囊(2)连通以控制加载气囊(2)内的气压;
司机室上气囊限位圈(6)一端与加载气囊(2)连通,其另一端连接于试验车体以限定加载气囊(2)与司机室的接触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司机室前窗下部结构的气囊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司机室上气囊限位圈(6)粘附于试验车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司机室前窗下部结构的气囊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司机室上气囊限位圈(6)焊接固定于试验车体。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司机室前窗下部结构的气囊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气囊承载横梁(1)上固定有,将加载气囊(2)容纳在其内部的气囊限位罩(3),以限制加载气囊(2)的非加载部位的位移。
5.如权利要求1至4所述司机室前窗下部结构的气囊加载装置实现的加载方法,其特征在于:沿车体纵向、通过气囊承载横梁(1)安装固定有,分别连通于充气设备(4)、压力控制设备(5)和司机室上气囊限位圈(6)的加载气囊(2);
在司机室上气囊限位圈(6)限定加载气囊(2)与司机室接触面积的前提下,充入加载气囊(2)内的压力空气使其发生柔性变形,从而对司机室前窗下部结构施加均布载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司机室前窗下部结构的气囊加载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风压试验时,将所述的司机室上气囊限位圈(6)粘附于试验车体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司机室前窗下部结构的气囊加载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安全压力试验时,将所述的司机室上气囊限位圈(6)焊接固定于试验车体。
8.根据权利要求5、6或7所述的司机室前窗下部结构的气囊加载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加载气囊(2)置于气囊限位罩(3)内部,以限制加载气囊(2)的非加载部位的位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司机室前窗下部结构的气囊加载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实施步骤,
将试验车体置于车体强度试验台上,非司机室端加载限定车体移动的反向作用;
将司机室上气囊限位圈(6)固定连接于试验车体的司机室前窗下部;
在气囊承载横梁(1)上,将加载气囊(2)置于气囊限位罩(3)内部,并且将加载气囊(2)分别连通于充气设备(4)、压力控制设备(5)和司机室上气囊限位圈(6);
充气设备(4)对加载气囊(2)内充入具有一定压力的空气;
压力控制设备(5)控制加载气囊(2)内的空气达到试验所需的压力;
通过司机室上气囊限位圈(6)限定加载气囊(2)与司机室之间的接触面积,利用加载气囊(2)的柔性变形而对司机室前窗下部结构施加均布载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51617.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整体式侧围外板
- 下一篇:平面调车系统的区长台、机控器及空中校时系统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