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提供自收缩功能的输液袋及其输液袋专用料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49731.3 | 申请日: | 2011-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874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佘佑廷;田洪伍;冉良骥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科伦药物研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12 | 分类号: | C08L23/12;C08L23/08;C08K5/134;C08K3/26;B29C49/06;B29B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太兆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08 | 代理人: | 张韬 |
地址: | 6105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供 收缩 功能 输液 及其 专用 | ||
1.一种可提供自收缩功能的输液袋专用料,其特征在于该输液袋专用料组成材料为医用级耐高温聚丙烯、医用级聚烯烃弹性体、抗氧剂、除酸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提供自收缩功能的输液袋专用料,其特征在于医用级耐高温聚丙烯和医用级聚烯烃弹性体、抗氧剂、除酸剂的具体质量配比为:医用级耐高温聚丙烯:80重量份~95重量份、医用级聚烯烃弹性体5重量份~20重量份、抗氧剂0~0.2重量份、除酸剂0.005~0.2重量份;上述专用料组成材料的用量相加为100重量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提供自收缩功能的输液袋专用料,其特征在于医用级耐高温聚丙烯和医用级聚烯烃弹性体、抗氧剂、除酸剂的具体质量配比为:医用级耐高温聚丙烯:85重量份~90重量份、医用级聚烯烃弹性体10重量份~15重量份、抗氧剂0.03~0.15重量份、除酸剂0.01~0.1重量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提供自收缩功能的输液袋专用料,其特征在于医用级耐高温聚丙烯和医用级聚烯烃弹性体、抗氧剂、除酸剂的具体质量配比为:医用级耐高温聚丙烯:85.88重量份、医用级聚烯烃弹性体13.97重量份、抗氧剂0.12重量份、除酸剂0.03重量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提供自收缩功能的输液袋专用料,其特征在于医用级耐高温聚丙烯和医用级聚烯烃弹性体、抗氧剂、除酸剂的具体质量配比为:92重量份;医用级聚烯烃弹性体7.92重量份、除酸剂0.08重量份。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提供自收缩功能的输液袋专用料,其特征在于医用级耐高温聚丙烯和医用级聚烯烃弹性体、抗氧剂、除酸剂的具体质量配比为:医用级耐高温聚丙烯:91.95重量份、医用级聚烯烃弹性体7.92重量份、抗氧剂0.05重量份、除酸剂0.08重量份。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可提供自收缩功能的输液袋专用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氧剂指[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或亚磷酸三(2,4-二叔丁基苯)酯;所述除酸剂指水合铝酸碳酸镁。
8.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可提供自收缩功能的输液袋专用料,其特征在于医用级耐高温聚丙烯的熔体流动指数在5~10g/10min,测试条件为230℃/2.16kg。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提供自收缩功能的输液袋专用料,其特征在于医用级耐高温聚丙烯的熔体流动指数在5~10g/10min,测试条件为230℃/2.16kg。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提供自收缩功能的输液袋专用料,其特征在于医用级耐高温聚丙烯的熔体流动指数为6~8g/10min,测试条件为230℃/2.16kg。
11.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可提供自收缩功能的输液袋专用料,其特征在于医用级聚烯烃弹性体包括POE和POP,医用级聚烯烃弹性体的共聚辛烯单体含量在15%~24%之间。
12.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可提供自收缩功能的输液袋专用料制备输液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按配方称量;
(2)在高速混料机中将称好的原料混匀,混料时间在2~3min;
(3)将混好的原料通过双螺杆挤出机挤出造粒,造粒熔融温度为170℃~190℃,螺杆转速为300~400rpm,再通过循环水冷、风干、机械切粒即得输液袋专用料;在经过净化的空气环境下,投检验合格的输液袋专用料进入注塑机料筒,加温至170℃~220℃形成熔体,在130~180MPa高压下将熔融塑料注入袋坯模具内形成管状形坯,保持注射压力并同时对袋坯进行冷却,打开模具取出成型的袋坯;将制备好的袋坯投入吹塑机料斗内,经理瓶滚筒和机械手输送至预热加温隧道,将袋坯加热至软化温度以上10℃~40℃,通入压缩空气进行吹塑,冷却后打开模具,即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科伦药物研究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科伦药物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4973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