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冻土区油气管道位移监测方法及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42562.0 | 申请日: | 2011-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908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陈朋超;张世斌;马云宾;荆宏远;马涛;赵迎波;冷有权;庄楠;杨士梅;梁周平;张合印;陈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21/04 | 分类号: | G01B21/04;G01C1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金杰;任清汉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冻土 油气 管道 位移 监测 方法 装置 | ||
1.一种冻土区油气管道位移监测方法,其特征是采用全站仪对冻土区管道的位移进行监测;在监测区域安装基准桩和照准桩,在要监测的管道上安装管道卡箍装置;以基准桩和照准桩建立局部坐标系,定期测量各管道卡箍装置的坐标,若管道发生位移,则管道卡箍装置的坐标发生变化,两次时间间隔的坐标变化即为该时间间隔内管道的位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冻土区油气管道位移监测方法,其特征是在冻土区(1)的管道I(2)上安装管道卡箍装置(3),在管道卡箍装置(3)上安装反射棱镜(4),同时在冻土区(1)安装基准桩(5)和照准桩(6),在基准桩(6)上架设全站仪(7);其中,基准桩(5)和照准桩(6)要安装在基础稳定区域,即不发生位移的区域,在安装时要预先钻孔,将基准桩95)和照准桩96)下放入孔,灌注混凝土;
监测方法是:以基准桩(5)和照准桩(6)建立局部坐标系,定期测量各管道卡箍装置(3)的坐标,若管道I(2)发生位移,则管道卡箍装置(3)的坐标发生变化,两次时间间隔的坐标变化即为该时间间隔内管道I(2)的位移。
3.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的冻土区油气管道位移监测装置,其特征是它由管道卡箍装置(3)、反射棱镜(4)、基准桩(5)、照准桩(6)、全站仪(7)组成;管道卡箍装置(3)将管道I(2)卡紧后通过螺栓固定,管道卡箍装置(3)上端设有放置反射棱镜(4)的基座,基准桩(5)上设有安装全站仪(7)的基座,全站仪(7)与基座通过螺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冻土区油气管道位移监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管道卡箍装置(3)由管卡(9)、标志杆(10)、连接杆(11)、套管(12)、棱镜基座(13)、螺栓(14)组成;管卡(9)由两个半圆形的卡套I(15)、卡套II(16)组成,卡套I(15)、卡套II(16)上钻有3个通孔,卡套I(15)、卡套II(16)卡在管道II98)后,通过螺栓(14)将管卡(9)与管道II(8)固定在一起;在卡套II(16)的顶部,焊接连接杆(11),标志杆(10)与连接杆(11)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根据监测的需要,随时增加标志杆(10)的数量,标志杆(10)与标志杆(10)之间为螺纹连接,在最顶部的标志杆(10)上,焊有放置棱镜(4)的棱镜基座(11);标志杆(10)的外部设有套管(12);在连接杆(11)上包裹多层毛毡,直至毛毡的直径大于套管(12),以使套管(12)与毛毡紧密结合;在套管(12)和标志杆(10)之间注入黄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冻土区油气管道位移监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基准桩(5)和照准桩(6)由基准杆(17)、保护套管(18)、全站仪基座(19)组成;全站仪基座(19)由托盘(20)、支架(21)组成,支架(21)与基准杆(17)、支架(21)与托盘(20)均为焊接;在托盘(20)中心钻有通孔,全站仪(7)与托盘(20)通过螺栓连接;基准杆(17)安装时需要钻孔,钻孔的深度不小于季节性冻土厚度的5倍;在基准杆的外部设有保护套管(18),在保护套管(18)和基准杆917)之间注入黄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4256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