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RFID技术的非金属离子接地体管理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20643.0 | 申请日: | 2011-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092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冯明生;罗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诺特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50/00 | 分类号: | G06Q50/00;G06K7/00;G01R27/20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谭新民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rfid 技术 非金属 离子 接地 管理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确定埋入地下可循环使用的非金属离子接地装置的定位、地网巡查管理系统及方法,具体是指基于RFID技术的非金属离子接地体管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接地类产品主要有金属类和非金属类两大类。金属类的接地体主要有钢材和铜材,非金属类接地体主要是接地模块,这两种接地材料的降阻主要是依靠本体与大地的接触面积来将阻,对于土壤电阻率高的地方降阻效果也非常有限,并且钢材在埋入土壤中后,由于“宏电池腐蚀”原理,钢材腐蚀非常严重,地阻反弹无法维护,只有重新建设地网,而接地模块的加工工艺决定了产品在埋入地下后经过水泡、挤压就会发生解体,同时金属极芯也会发生严重的腐蚀,因此也无法进行后期维护,发现地阻反弹也只有重新建设地网,因此市面上出现了铜离子接地棒与非金属离子接地体,铜离子接地棒是在铜管内部添加离子材料,使用后证明其降阻效果、泄流、防腐都很好,如发现地阻反弹可添加离子材料进行维护,使其接地电阻恢复到建设时的电阻值,但由于其价格昂贵,大面积的使用也受到了非常大的制约,并且浪费了国家大量的有色金属,另一种通过烧制成型的非金属离子类接地装置(已获得了国家专利,专利号ZL200920243412.2)的非金属本体电阻低,相当于金属,泄流能力强,埋入地下后不会解体、腐蚀,其引出金属电极在使用一定年限后如发生锈蚀可现场进行更换、无需更换整个接地产品,产品的降阻机理与铜离子接地棒相同,随着时间的推移,接地体内部灌装的电解离子材料会渐渐减少直至用完,接地电阻也可能会反弹,这时只需向接地体内部添加电解离子材料,在一段时间后接地电阻可恢复到原有的接地电阻值,这种接地体由于价格便宜,后期可进行维护,且维护费用相当低,同时节约了国家大量的有色金属和对地网反复建设的各种费用,得到了很好的推广。但是,由于接地体是非金属并且埋设在地下,要想后期进行维护就必须能方便、准确找到接地体,并且能对埋设在土壤中的接地体能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实现的对接地系统管理和进行后期维护,实现节约大量的后期地网改造维护资金,但是,目前市场上还没有任何一种系统及方法可以对埋入地下的非金属离子接地体进行准确定位,巡查和对地网管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非金属离子接地体管理方法及系统,当接地电阻反弹时可进行快速维护,从而可分析该地网面积的土壤电阻率情况和避免地阻反弹就只能重新建设的问题,节约大量的人力和费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基于RFID技术的非金属离子接地体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建立非金属离子接地体的拓扑网络,在每个非金属离子接地体埋设点的每个非金属离子接地体内安装RFID电子芯片,在RFID探测器上连接温湿度传感器,每个非金属离子接地体埋设点对应一个RFID探测器,每个RFID探测器通过USB数据线与管理工作站通信,管理工作站通过网络与数据中心通信;
(B)管理工作站通过USB数据线接收RFID探测器读取到的RFID电子芯片发出的数据信息,并对接收到的数据信息进行计算,管理工作站通过网络调取数据中心的数据,并将计算的结果与数据中心的数据进行比较,如果比较结果是非正常,发出操作指令,由维护人员进行维护操作,如果比较结果是正常,则将数据存储至数据中心。
在某个区域内的多个埋设点埋设有多个非金属离子接地体,埋设时,在每个非金属离子接地体内安装RFID电子芯片,RFID探测器上连接有温湿度传感器,一个埋设点对应一个RFID探测器,每个RFID探测器通过USB数据线与管理工作站通信,管理工作站通过网络将数据传输至数据中心,管理工作站可以调取存储在数据中心的该埋设点历史数据,管理工作站计算并判断非金属离子接地体的是否正常,并向外发出操作维护指令,操作人员根据操作指令的内容对指定埋设点特定的非金属离子接地体进行维护,从而可分析该地网面积的土壤电阻率情况节约大量的人力,避免地阻反弹就只能重新建设的问题,降低了接地装置的维护费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诺特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诺特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206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交通流数据记录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基于自学习的评标系统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