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特异性bFGF结合肽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03377.0 | 申请日: | 2011-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961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发明(设计)人: | 李校堃;王晓杰;胡培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校堃;王晓杰;胡培生 |
主分类号: | C07K14/00 | 分类号: | C07K14/00;C12N15/11;C12N15/63;C12N1/15;C12N1/19;C12N1/21;C12N5/10;C12P21/02;A61K38/16;A61P3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特异性 bfgf 结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蛋白质工程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特异性的bFGF结合肽,可用于结合bFGF而不影响其他类型的FGF,从而用于预防或治疗由于过量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而导致的疾病。
背景技术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属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家族,是存在于细胞质中的血管生成因子,其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方式参与肿瘤间质血管生成的调节,促进细胞迁移、有丝分裂和增殖,因此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都起着非常重大的影响。当前,bFGF的致病机理比较明确,其刺激内皮细胞分泌尿激酶型血浆素原激活剂(uPA)和胶原酶,降解基膜和细胞外基质周围的蛋白质,使血管内皮细胞从基膜中脱离出来,向肿瘤区迁移、分裂、增殖,形成新的内皮细胞束,最终形成毛细血管。由于新生毛细血管壁缺乏平滑肌支持,血管壁薄,易通透,因此为肿瘤的转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另外,bFGF还能够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分化并促使其向血管生成素的源头移动,这也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参见:bFGF、COX-2研究进展及与胃癌的关系.国际消化病杂志,2009年,29(6):409;bFGF基因与头颈部肿瘤.现代肿瘤医学,2007年,15(7):1017,等)
为此,人们寻求抑制bFGF的试剂来治疗由其过量而导致的疾病。例如,中国专利申请第200510051166号公开了利用反义核酸载体来阻止bFGF的翻译和表达,抑制由于bFGF过量而导致的肿瘤细胞的生长;又如,中国专利申请第200710028509公开了抗bFGF的抗体,用于诊断和治疗由于bFGF过量而导致的肿瘤以及肾、肝或肺等纤维化病变等。
然而,本发明人在技术推广中发现,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家族的成员(例如,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等)同源性程度较高,反义核酸和抗体的靶位片段容易位于同源的成员中,造成交叉反应,而不同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家族成员所执行的生理功能有较大差异,这样的交叉反应会导致在预防或治疗由过量bFGF而导致的疾病时产生影响其他正常生理过程的副作用,导致了这些试剂难以在实践中推广,甚至难以被允许运用于临床。
本发明人根据长期研究和实践经验,成功地设计出了新的bFGF结合肽,其具有特异性的bFGF结合活性,尤其是该结合肽具有结合bFGF的能力而同时没有与aFGF和FGF21的结合活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新的bFGF结合肽,其具有结合bFGF的能力而同时没有与aFGF和FGF21的结合活性。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该bFGF结合肽的编码核酸、载体、细胞、制备方法以及应用等。
在第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bFGF结合肽,其为蛋白质,其特征在于,
(1)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2)其是在(1)中的氨基酸序列经过取代、缺失或添加一个或几个氨基酸而得的蛋白质,而且该蛋白质具有bFGF结合的活性。优选其中,bFGF结合活性是特异性的,即能够结合bFGF而同时没有与aFGF和FGF21的结合活性。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bFGF结合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或4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校堃;王晓杰;胡培生,未经李校堃;王晓杰;胡培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033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