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动机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02005.6 | 申请日: | 2011-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445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9 |
发明(设计)人: | 武田裕一;竹中正彦;山本胜美;猪濑幸司;杉生大辅;竹田健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2P15/00 | 分类号: | F02P15/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雒运朴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控制 装置 | ||
1.一种发动机控制装置(30),其包括电路基板(5)和壳体(18),该电路基板(5)以在表面露出的方式设置有外部连接用的电极(16),并在除该电极(16)之外的整面施加树脂模制部而形成为大致长方体,该壳体(18)收容所述电路基板(5),所述发动机控制装置(30)的特征在于,
所述电路基板(5)以相对于所述壳体(18)非接触的方式具有空间(A)而收容于所述壳体(18),
所述发动机控制装置具备从所述电路基板(5)的端面(5S)朝向外方突出形成的弹性构件(12、22),
所述弹性构件(12、22)的端部由所述壳体(18)的内壁面支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构件(12、22)的端部嵌合于在所述壳体(18)的内壁面形成的支承凹部(181、18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动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18)上形成有贯通该壳体内外而形成的线束通过孔(32),
在所述线束通过孔(32)与通过该线束通过孔(32)而配线的线束(29)之间设有密封件(33)。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动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极(16)为连接所述线束(29)的电极,
在所述电路基板(5)的表面中的除了设有所述电极(16)的部分及形成有所述弹性构件(12、22)的部分之外的部分施加有所述树脂模制部(28)。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动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18)的一侧部安装有外部连接用耦合器(34),并且设置有从该耦合器(34)延长而与在所述电路基板(5)上设置的外部连接用的电极(16)连接的导线(37)。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18)具备壳体主体(183)及覆盖于壳体主体(183)的盖(184),
所述弹性构件(12、22)被所述壳体主体(183)与所述盖(184)的对合部夹持。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构件(12)为柱状。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构件(22)为板状。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构件(12、22)由橡胶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构件(12)为螺旋弹簧。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收容所述电路基板(5)的壳体(18)是在发动机的节气门区(38)安装的ECU壳体,
所述电路基板(5)通过所述弹性构件(12)以浮置状态支承在所述壳体(18)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动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路基板(5)在与所述端面(5S)正交的第一面(42)及第二面(43)分别具有所述电极(16a、16b),
所述发动机控制装置具备突出部(12a、12b),所述突出部(12a、12b)与所述壳体(18)卡合,而相对于该壳体(18)限制在与所述端面(5S)正交的方向上的移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发动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动机控制装置具备ECU罩(39),该ECU罩(39)覆盖所述壳体(18)的端面,且具有向壳体(18)侧延伸的肋(392),
在所述壳体(18)上设置的壁部分(186)和与该壁部分(186)平行地延伸的支承件(185)之间形成的间隙中嵌合所述肋(392)。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动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施加有所述树脂模制部(28)的部位还除去所述突出部(12a、12b)。
15.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动机控制装置搭载于机动二轮车,且适用于该机动二轮车的驱动用发动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0200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